從“摩登”到“四個現代化”,再到“中國式現代化”,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貫穿在中國的近代史、現代史、當代史中。
今天的我們,所追求的現代化應該是什么樣的?
黨的二十大報告給出了答案——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就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色之一。
站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身為中央企業,公司聚焦水資源與環境業務,堅定不移作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忠誠信仰者、堅定擁護者、有力實踐者,以電建智慧和電建方案,擘畫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樣本。
忽于水底見青山
2023年1月,國務院國資委公布了2022年度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典型案例評選結果。其中,一項名為《大型人工濕地助力固碳增匯案例》在600多項申報案例中脫穎而出,斬獲了一等獎。
這個案例,就是電建人在雄安新區為服務白洋淀流域水環境提升而交出的亮眼答卷——府河河口濕地。
白洋淀地處九河下梢,把住上游來水“入關口”是改善水質的關鍵。府河是白洋淀入淀河流中3條常年有水河流之一。2019年1月發布的《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在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淀城系統治理基礎上,明確指出,在河流入淀口等區域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形成白洋淀生態緩沖區,構建生態屏障。當年7月,公司中標府河河口濕地工程。
府河濕地占地面積約4.23平方公里,是目前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功能性人工濕地。
所謂“功能”,主要就是凈化水質。上游入淀河水進入濕地后,首先經過前置沉淀生態塘,降低進水懸浮物濃度;隨后進入潛流濕地,通過三級床體中的基質—微生物—植物共同作用,對污染物實施強化凈化;最后經過水生植物塘,對水質進行再次提升,保障出水水質達標。
據統計,自2020年6月府河河口濕地調試運行以來,已經執行過數十次導排凈水行動,入淀污染物中氨氮平均去除率達到40%,總磷平均去除率達50%,有效凈化了水質。并且,濕地生態系統有效提升了固碳增匯能力,也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棲息地,吸引了白枕鶴、青頭潛鴨、黑翅鳶等數十種國家保護動物在此生活。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河北雄安新區考察,肯定了白洋淀治理成效,并再次強調“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必須統籌謀劃,扎實推進”。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電建人正在用智慧與心血,讓綠水青山成為廣袤國土上最亮眼的顏色。
屋后一灣流水,門前幾點青山
“這是迄今為止見到的從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的角度做到這樣非常系統,非常有高度、全面、深入的可行性論證是最好的,沒有之一。”
這是在順德區試點聯圍排查報告和可行性論證報告評審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任南琪的評價。
因水而得,依水而生。
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中部的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總面積只有806平方公里,卻密布著大小近千條河涌,水域面積占到32.6%,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一條河涌,是標志性的嶺南水鄉。
今天,連續十一年位居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榜首的順德,城市建設水平逐漸不能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 “臨水不見水、見水不親水”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的突出問題,水環境治理迫在眉睫。
對此,順德區創新實施“以水美城、以城聚才、以才興城”的發展戰略,堅持總體規劃、系統治理、試點先行、分步實施,全面推動治水大會戰、城市大建設、品質大提升,以治水為總抓手,致力趟出一條具有順德特色的生態環境治理之路。順德將“聯圍”作為基本單元,按照“先試點后推廣”的原則,先選取南順聯安圍和群力圍、石龍圍作為試點,總體分三步逐步實施,推進全域七大聯圍水體綜合整治工作,全面改善水環境質量。
2022年以來,電建生態公司發揮平臺公司統籌引領作用,組織中國電建旗下設計和施工力量,先后中標順德區水環境治理多個排查、治理、運維項目。電建生態公司在充分總結深圳茅洲河、東莞石馬河、龍崗項目、珠海項目等水環境治理經驗的基礎上,探索提出順德治水3.0模式,建設順德區水環境治理一體化數字平臺。按照“五位一體”的排查模式,形成全要素的治水網絡,建立一套排查標準、打造一個在線平臺、形成一個云端數據庫、呈現一張全域底圖。通過360度全方位、全要素的信息采集,形成涵蓋空中、地面、地下三維完整的城市閉合空間,為管理者打造起“一站式”水務數據綜合展示平臺,一張圖即可獲取“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執法”一體全景態勢的信息服務,并且提供可視化的污染預測預警、管道溯源分析、流域水安全分析、流域健康評估、水位預測調度等決策支持服務。
順德試點聯圍排查工作歷時6個月,緊緊圍繞“廠、網、河、源、城”5個維度,對28個大類,1288個子類開展360度全方位、全要素排查。經全面復核,中國電建團隊排查成果準確率達98.21%。
目前,中國電建治水團隊正在緊鑼密鼓推進項目范圍內近200條河涌的治理工作,并將在今年陸續迎來部分河涌的水質考核。在電建方案的助力下,這個嶺南水鄉正在將碧水打造成為自己新的名片。
無數青山水拍天
5月28日,在順德東邊60公里,驕陽下的茅洲河人頭攢動、人聲鼎沸,伴隨著震天的鼓點,24條龍舟正在碧波中破浪前行。時隔3年,龍舟重啟,深圳進入“龍舟時間”。
這是今年粵港澳大灣區的首場龍舟賽,也是本賽事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屆比賽。
龍舟競渡離不開一河碧水。今日飛槳逐浪、龍騰虎躍的茅洲河面,恰是映照出城市生態蝶變后釋放出的巨大綜合效益。繼大沙河后,茅洲河成為深圳一條正在崛起的創新產業走廊。河畔兩側的重大項目、重點片區發展,是深圳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茅洲河發源于陽臺山北麓,流經深圳光明區、寶安區和東莞市長安鎮奔流入海,全長41.6公里,全流域面積388平方公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隨著流域內經濟高速發展,人口大量聚集,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流域水環境急劇惡化,成為國內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2016年,中國電建響應黨和國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號召,以中標茅洲河流域(寶安片區)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為起點,打響了一場治水提質、重塑綠水青山的攻堅戰。
經過“十三五”攻堅治理,2019年11月起,茅洲河水質達到并保持在地表水Ⅴ類及以上,實現了歷史性好轉。進入“十四五”,隨著長制久清機制的不斷完善,茅洲河水質持續向好,水質主要指標均值由2020地表水Ⅳ類提升至2022年Ⅲ類。
水質的改善,參賽選手們感觸最深。奪得男子組第一名的新會泓達堂陳皮龍舟隊領隊龍增林說:“茅洲河的生態環境好,水質很好。”奪得女子組第一名的粵港澳女子組東莞萬江南方科技龍舟隊隊員楊佳鈴更是感慨,“能在一線大城市的自然環境中舉辦這樣的一場大活動非常不容易”。作為本地隊選手參加本次龍舟賽的黃業民,打小就生長在茅洲河畔,他的家族已經在這里繁衍生息600余年,茅洲河流域生態環境的提升,更是讓他看在眼里,“我就長在茅洲河畔,以前想都不敢想會有這么好的地方為我們舉辦龍舟賽事。綠水青山,山水燕羅,舉辦比賽的這個濕地公園就是我們如今時常休閑散步的地方,這次的賽事服務、水域水質、空氣質量,相信都是深圳一流的”。
如今的茅洲河,消失多年的當地螺、藍尾蝦、黑魚和彩色蜻蜓重回茅洲河寶安段,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明顯提高。河畔兩側,以碧道為紐帶,串聯濕地、公園、綠道等生態節點,塑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圖景。“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水草豐美,白鷺成群”成為茅洲河今天的寫照。
伴隨著水鳥、龍舟的回歸,也撬動了茅洲河沿岸的產業轉型升級,以創新驅動為特點的新一代產業在這里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深圳市相關數據顯示,茅洲河流域通過環境整治釋放土地價值超過1200億元。各大重點項目沿著茅洲河蜿蜒展開,串珠成鏈,形成深圳又一條千億級的產業創新走廊。
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要堅持綠色發展,一代接著一代干,久久為功,建設美麗中國,為保護好地球村作出中國貢獻”。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電建人正以更加奮發的姿態,更加飽滿的斗志,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中,擘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樣本。
秋日府河濕地
今日茅洲河水清岸綠
順德項目一體化數字平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