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滋潤大地,澤被萬物。
“夫地之有水,猶身之有血脈,河流塞,則風水傷。”自古以來,人們臨水而棲,滾滾江河滋養著文明之脈生生不息。
“人與水的關系很重要。”習近平總書記胸懷祖國江河山川,多次對水資源的保護與治理作出重要安排部署。電建港航公司自誕生起,就與水結下不解之緣。一代代港航人以拼搏和奉獻,書寫了“向水而生、依水而興”的時代凱歌。
走進新時代,電建港航公司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水環境治理領域探索出了一條逐綠前行、因綠而興、以綠惠民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用一份份執著與堅守,續寫了人與水的傳奇故事。
緣起茅洲河
2017年,電建港航公司水資源公司依托茅洲河綜合整治項目成立,從此開啟了七年“治”水之路。
祖國南邊,茅洲河蜿蜒31.3公里匯入珠江。她曾是見證特區成長的母親河,但隨著工業聚集,流域水質惡化,黑臭的水體成為“深圳臉上的一道疤痕”。2016年,中國電建以“大兵團”作戰模式,運用中醫標本兼治的整體觀、系統觀,創新提出“流域統籌、系統治理”理念,為茅洲河治理繪制了一張嶄新的藍圖。水資源公司勇擔使命,用1個月時間在泥潭之上摸索建成了當時亞洲最大、國內第一座工廠化的現代化底泥處理廠——茅洲河1#底泥處理廠。1#底泥廠月處理能力達15萬立方米,具備年處理底泥100萬方的生產能力,使茅洲河流域深莞兩地淤泥有處可去。
從2016年茅洲河第一船污染底泥的運輸,到2020年6月清淤及底泥處置工程全面完工,323萬立方米的底泥處理量,1#底泥處理廠4年如一日默默運轉,吞吐凈化,完成了它在茅洲河水環境治理內源消減方面的使命,見證了深圳母親河的蝶變。
碧波招得百鳥來
北雄安、南大灣。如果說大灣區的水環境治理項目是水資源公司的一次成功嘗試,那么白洋淀的清淤工程則是他們展現專業的機遇舞臺。
白洋淀,這片被譽為“華北之腎”的濕地,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雄安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然而,工業污染致使白洋淀的水質逐漸下降,生態環境面臨嚴重威脅。2020年,水資源公司“控源、截污、治河”,開啟了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的新篇章。經過幾年不懈努力,白洋淀的水質明顯改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恢復,碧波蕩漾的湖面吸引了眾多鳥類前來棲息繁衍,白洋淀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水資源公司用“水”的專業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央企承諾,譜寫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華美篇章。
從內湖到海洋,在河北滄州渤海灣,滄州南大港濕地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成功入選《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典型案例集》,成為全國37個典型案例之一。南大港濕地北部處于南大港濕地水循環系統的末端,圍墾養殖、生態欠賬等導致濕地水體鹽度升高、水質惡化,水生生物減少,鳥類棲息空間萎縮,生態系統受損。退養還濕、微地形整理、灘面營造、坡面生態化改造,是電建人向海洋濕地問題交出的答卷。截至目前,項目已成功完成140公頃養殖區域向濕地生態的回歸,有效疏通河道長度9.9千米,大幅提升了濕地整體的水源循環與凈化能力。同時完成水系連通長度25.1千米,鳥類棲息地改造219.4公頃,生態修復2893.29公頃,濕地生境逐步煥發生機。“心靈港灣、富氧之鄉、康養福地、觀鳥天堂”,如今的南大港濕地,鋪開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的美麗畫卷。
打通安全飲水最后一公里
在肅寧縣廣袤的農村大地上,一股股清泉流淌,滋潤著每一寸土地,也滋養著每一個家庭的希望。
肅寧縣地處華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區中心,水資源極度貧乏。為了完成引“江”入村,實現“好水潤萬家”的目標,水資源公司在江水村村通改造提升工程實施過程中深入調研、因地制宜,對全縣養殖戶、商戶進行水源置換,對村內管網實施硬化恢復改造,建設水源引接工程及加壓泵站工程,打造肅寧縣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實現村內管網覆蓋各農村基本戶、商鋪、醫院和部分養殖戶,解決遠距離村莊供水壓力不足情況。
作為補齊農村飲水安全短板、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行脫貧攻堅的重要保障,該項目為肅寧縣8個鄉鎮、205個村、27萬城鄉居民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飲用水源,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困擾肅寧縣發展的水資源短缺問題,使常年抽取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源的情況成為歷史,確保地下水源得到有效涵養。
與水結緣、向水而為。從茅洲河到白洋淀,從大灣區到渤海灣,從江河湖海到千家萬戶,電建港航公司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用實際行動為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環境、保障飲水安全貢獻了央企力量,續寫著滔滔不絕的“水文章”。
白洋淀生態清淤擴大試點工程打造碧波萬頃、荷塘葦海的水域生態景觀
茅洲河項目為我國黑臭水體治理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樣板
大天鵝、小天鵝和疣鼻天鵝在南大港修復區內安然過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