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祁連山的腳下,有一片神奇的戈壁灘。這里,春風輕拂,風塔在白云間細語,每一縷風都似乎在訴說著一個關于新能源的夢想。這里,是酒泉西郊工業園區,也是新能源企業發展的熱土。在這片充滿活力和創新的土地上,中國水電四局(酒泉)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酒泉新能源公司)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用十五年的堅持與努力,書寫了一個戈壁灘上的綠色傳奇。
在這片廣袤的戈壁灘上,酒泉新能源公司不僅扎根生存,更是乘風逐日,將清潔能源的夢想照進了現實。十五載春秋,他們乘風逐日、敢為人先, 讓千里戈壁的“白色森林”更加枝繁葉茂;他們勇于創新、風雨兼程, 為中華大地留下更多藍天白云;他們以人為本、和諧發展,讓巍巍祁連見證綠色能源華章。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家企業,探尋他們如何在茫茫戈壁中,譜寫出一首首感人的綠色能源詩篇。
借風之翼 水電勁旅大轉型
進入二十一世紀,面對能源危機和全球氣候變暖的挑戰,風、光等可再生性新能源正在迅速地替代傳統能源。世界的東方,中國甘肅酒泉,是國內繼新疆、內蒙古等地之后最早謀劃開發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地區之一,是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先遣隊。
這里有聞名全球的“世界風庫”—瓜州;這里有著名的“風口”—玉門。這里風能資源總儲備達150000兆瓦,可利用面積近1萬平方公里。10米高度風功率密度均在250-310瓦每平方米以上,年有效風速達6300小時,年滿負荷發電小時數達2300小時。
“讓風刮出效益來。”2006年,經過科學分析,認真研究,甘肅省提出了“建設河西‘風電走廊’、再造西部‘陸上三峽’”的構想。2008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了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規劃報告,這是國內首個獲批的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時不我待,決策先行。2008年3月24日,時任公司總經理王維斌帶領時任水工機械總廠鐘藝謀等親赴酒泉,現場實地考察。3月26日,王維斌代表公司與酒泉市政府簽署“酒泉風電基地建設配套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并要求水工機械總廠迅速組織人力,形成基地建設可行性調研報告。
8月31日,酒泉新能源公司廠區建設正式破土動工,吹響了四局人扎根戈壁、乘風而上的號角。
焊花飛濺 發展路上大跨越
2009年9月,酒泉新能源公司中標甘肅瓜州干河口第五風電場華銳50套風電塔筒制造項目,合同金額6265萬元,這是酒泉新能源公司風電第一標。為了保證項目的順利執行,水工機械總廠傾全廠之力,抽調了精兵強將,拉開了一場激烈鏖戰的序幕。焊花飛濺,熱火朝天,也是從那天起,酒泉新能源公司開始了追風逐日譜能源新篇、載歌載舞展青春風采的十五年。
“多年以后,我還會不時想起那時建廠伊始,大家披星戴月、艱苦奮斗的創業畫面。記得為了拿下新疆苦水的風電項目,連續兩天兩夜完成了標書制作裝訂。當時該項目來的突然,任務之急、壓力之大,讓我們經營部門措手不及,領導親力親為,和我們一起迎接挑戰,最終以較好的價格取得了該項目。從那時起,就覺得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能扛過去,并干得漂亮!每每想起這些,心里總會浮起莫名的感動。”酒泉新能源公司黨總支書記陳琨深情地說。想象讓風景更豐滿,那么一座山,一片沙漠,一排風機,就可以讓你心里翻騰;現實讓生活更多彩,那么一群人,一棟廠房,一個地名,就可以讓你莫名淚目……
從2009年9月塔筒月生產量2套,到2010年5月開始生產量逐步上升至10套、15套、20套,最終到了2012年月產量突破40套。酒泉新能源公司成立以來,共完成金屬結構制造100多萬噸,制造塔筒6500余套。生產的塔筒實現了陸上風電1.5兆瓦—7兆瓦及以上的全覆蓋,產品遠銷新疆、青海、寧夏、內蒙、河南、山東、天津、陜西等全國多個省市風電場,在新能源風電市場樹立了“四局裝備”品牌。
數據是枯燥的,但數據的背后,是酒泉新能源公司歷任領導班子的艱辛付出和全體員工的默默奉獻。
酒泉地處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夏日酷暑干燥,冬日大風嚴寒。員工們發揚高原水電人“五個特別精神”,戰風沙,抗嚴寒,夏日揮汗如雨,冬日擋風御寒,堅守在戈壁大漠,陪伴著酒泉新能源公司逐步成長。
走在生產廠區,火焰切割的“唰唰”聲,卷制筒節的“轟轟”聲,自動焊接的“呲呲”聲和行車滑過軌道時的“隆隆”聲交織在一起,猶如一曲氣勢恢宏的交響樂充滿車間。一幀幀創業者的畫卷也就映入眼簾,晨曦朝露、披星戴月,整個團隊充滿了活力。下料班長張建春用“倒排法”計算塔段需要的數量,為焊接車間源源不斷地輸送著單段管節,焊接班長石小平帶領著主力軍全盤接收,采用“三班倒、人停焊機不停”的方法連軸轉;安全、質量人員在一線監管著、服務著、參與著;案頭上,物資辦人員和供應商激烈地談判著,技術人員在藍圖上埋頭苦干著;道路上,運輸車隊安全飛馳著;食堂里,可口的飯菜烹制著……
逆勢勇為 戰略目標大調整
夕陽拉著晚霞作別祁連的云彩,月亮和星星迎接黎明的曙光。那一季、那一年,那些忙碌著的、奮斗著的歲月,將深深的定格在每個人人生最美好的年華,伴隨著付出的汗水愈久彌香。那些熱火朝天大生產的場面持續到2015年,酒泉新能源公司如堅強的胡楊挺立在西北地區,當年產值達到7.3億元,累計塔筒制造2000余套,助力以“四局裝備”為品牌的風電塔筒在全國名列前茅。
2016年,風云激蕩。正值十三五開局之年,經歷2015年風電“6.30”搶裝潮之后,由于棄風限電嚴重,甘肅、新疆繼續被國家能源局限制審批新的風電場開發。風電市場的寒冬也接踵而至,酒泉地區十余家塔筒制造廠相繼關門歇業,園區內從事風電產業的企業也都勉強維持,再也見不到以往熱火朝天的景象。
面對嚴峻形勢,酒泉新能源公司及時調整戰略,把主要目標定在了青海市場,采取“走出去”戰略,先后在青海、寧夏、天津、河南等省市地區與地方企業合作,建立了多個生產制造基地。2016年,全年完成風電塔筒315臺套,占西北地區半壁江山,并完成了巴基斯坦兩個國外風電項目;2018年完成塔筒制造503臺套,多元化布局初具規模;2023年,中標日本清水海上風電塔筒項目,完成公司首個混塔項目——黑龍江華電250兆瓦風電混塔項目,產業布局不斷優化。在經濟下行的嚴峻形勢下,企業的生存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四局風電人逆風飛翔,展現了“自強不息、勇于超越”的良好精神風貌。
轉變思想 管理理念大提升
酒泉新能源公司從成立之初,公司領導就深刻地意識到,要想在全國從事塔架制造的百余家中脫穎而出,沒有科技的強力支撐,是很難做到的。時任酒泉新能源公司總經理鐘藝謀就提出要實現“三個轉變”:由水電施工企業向產品制造企業轉變,由被動創新向主動創新轉變,由自主創新向聯合創新轉變。
“我們這樣的加工企業,一沒有高端的設備,二沒有定型的產品,三沒有雄厚的資金,靠什么去競爭和發展,只能依靠科技創新,不斷優化工藝方案,不斷提高勞動效率。”這是時任水工機械總廠廠長董貴林經常說的一句話。
形成自己的品牌,實現向科技要效益,這無疑是企業保持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此,酒泉新能源公司于2010年年底成立企業技術中心,經過這些年跨越式的發展,研制出了一批適于風電塔架生產制造的新工藝、新設備,技術中心于2018年被評為“省級技術中心”。
同時,酒泉新能源公司與省、市各級政府部門等積極溝通,了解掌握各項政策,爭取政府政策支持;考察學習國內知名的塔筒生產線,集眾家之所長,學習管理經驗,安排設計生產流水線;強化同蘭州理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實現自主開發與“借力”開發相結合。
創新驅動 科技引領大發展
企業生命力在于科技創新,誰能跟上科技創新這根指揮棒的節奏,誰就能占得先機、贏得優勢。近年來,西北風電市場規模萎縮,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生產成本升高,盈利壓力越來越大。技術創新工作在上述的困難中,步步為營,扎實推進,緊密聯合生產實際,增強創新創效力度,為酒泉新能源公司持續發展、降本增效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每天在技改,月月在創新,年年有進步,這是我們給自己定的一個思路”。這是時任酒泉新能源公司總工程師朱鍇年給他自己和他的團隊常說的一句話。在朱鍇年的指揮下,年輕的技術團隊用汗水和智慧,闖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發展之路,從建設期到穩步發展期,創新成效顯著,并形成“產學研”多邊協作的運行機制,實現技術、人才、經濟的良性循環。
功夫不負有心人。酒泉新能源公司自2010年投入科技創新工作以來,可謂碩果累累。酒泉新能源公司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國家級“綠色工廠”,被認定為“甘肅省企業技術中心”“省級工業設計中心”,榮獲甘肅省先進企業貢獻獎,榮獲多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省部級工法,先后取得十余項國家發明專利、近百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說起我們公司的創新氛圍,誰不說好啊!”酒泉新能源公司科研團隊中的繆飛燕說。她介紹到,酒泉新能源公司一直秉承“科技創新引領發展”的理念,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強化攻堅理念,以科技之力推動產業升級,提升企業的產能和產品的質量。
走進創新工作室,酒泉新能源公司魏霏霏介紹了科研團隊自選課題研發的多個科研項目,《7MW導管架基礎海上風電塔架底塔制作安裝技術研究與應用》重點攻克了雙層彈性支座高精度安裝技術、底塔翻身以及模塊化一體式安裝技術等,為酒泉新能源公司創造效益上百萬,該項目獲得全國能源化學地質系統優秀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工程建造微創新技術大賽三等成果、甘肅省職工技術成果二等獎……
溫馨之家 陽光曲里大融合
每年秋天,酒泉新能源公司職工公寓樓前爬山虎就紅成了一片,分外悅目,周圍的四葉草綠油油的生機勃勃,沿著廠區隨風擺動的垂柳輕輕如盈。為了在戈壁灘上種下這片綠蔭,酒泉新能源公司可沒少下功夫。常年干旱的大漠戈壁,所有樹木青草都需挖沙換土種植而來,即使這樣,綠色植物很難存活,大家伙兒積極想辦法,為避開高溫、在夜間澆水,員工們自發組織利用班前會前半小時清除雜草,才有了現在的美麗溫馨家園。
引領這個美麗的大家庭前進的是酒泉新能源公司黨總支。黨總支共有黨員近40名,分布在各個工作崗位上,一線崗位、技術崗位、管理崗位黨員分別占30%左右。黨員領導干部率先垂范,亮身份,比貢獻;與員工一起,吃在員工食堂大鍋飯,住在職工公寓宿舍,每周開展黨員義務勞動,“黨員示范崗”“黨員突擊隊”隨處可見,在交貨工期緊張的情況下,機關全體黨員深入一線與員工們一起安裝附件,清理場地。在這里,黨建工作深入到了生產經營各個方面,形成了講奉獻、比貢獻的工作氛圍。
來自酒泉職業技術學院的同學們剛入廠時很是感慨:這個公司的人從上到下都很有干勁,車間的工人師傅們也沒有人管他們,都在自覺加班,主動工作,機關人員也是白天黑夜連軸轉,都像打了雞血,真是不可思議。
是啊,學生們是無法理解的。我們水電工人就是這樣一支能吃苦耐勞,善打硬仗的隊伍。就是憑著這樣一種精神,水電四局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搏激流,戰險灘,逐步站穩了腳跟,開創了今天的局面……也許,他們不可思議的還會更多。
近年來,酒泉新能源公司在企業文化建設和職工之家建設方面不斷提升和完善。從員工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關心員工,先后自籌資金建設了員工食堂、職工公寓、籃球場、活動中心等設施;申請了72套廉租房,并統一配置了電視機、沙發等家具,解決了已婚職工的住房問題;利用節假日開展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比賽,演講比賽,廣播操比賽,文藝匯演等職工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豐富職工業余文化生活;開展“最美一線員工”“最美青工”評選活動,大力弘揚企業正能量。
“酒泉新能源公司一直致力于培育良好向上的企業文化,為青年成長搭建廣闊的平臺。”酒泉新能源公司總經理王銀國說。秉承著這樣理念的酒泉新能源公司先后獲得全國總工會“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全國工會職工書屋示范點”等榮譽。一批批青年職工在工作中磨煉自己,在崗位上成長成才、建功立業,為酒泉新能源公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并取得了好成績。
人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保證。酒泉新能源公司一批青年才俊迎風而上,努力奔跑。他們青春的血液,融入企業不斷發展的經脈,用還不寬闊的肩膀扛起企業委以的重任和希望,在各自的專業領域,放開手腳,大力作為,不斷創新。他們始終認為,有了強大的企業,才有溫暖的小家。在追夢的路上,他們有時為了一個技術改進方案吵得面紅耳赤;一個創新成果的順利實現和應用,又讓他們忘記爭吵鼓掌擁抱;一個項目的投標,讓他們加班熬夜又神經緊繃,然而中標后的喜悅,又讓他們像孩子似的歡愉,然后在相互的鼓勵聲中又向下一個目標高歌猛進。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經過十五年的卓絕努力,林立的白色風電“森林”在千里戈壁、無垠海面、崇山峻嶺拔地而起,完備的新能源裝備制造“工廠”在飛天故里熠熠生輝……放眼大漠春色,碧空萬里如洗,流云浮動,巍巍祁連雪山拱手相連,正如歷盡匠心制造塔筒的他們,心手相連,精誠團結。極目天外,你看,那一段段塔筒矗立山崗、挺拔海上,一樣的白衣白甲,一樣的紅藍胸花“中國電建”,形成了一抹亮麗的風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