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通職工到分局物資設備總監,從國內到國外,從內地到邊疆,對郭國慶來說,入職19年,是與工地“相濡以沫”的19年,變化的是時間和年齡,不變的是那份堅守的執著與努力。2005年,走出校門的郭國慶來到云南那蘭電站項目,開啟了業在于精的成長歷程,國內外十余個項目,堅定地在物資設備精益管理上深耕不輟,載責前行。
在基層崗位磨煉意志本領
2005年,懷揣著對社會的懵懂和對工作的期許,郭國慶獨自乘坐南下的火車來到云南那蘭。從小沒有從事過體力勞動的他,被安排到土建隊工作,每日跟鋼筋混凝土打交道,扛鋼筋磨破肩膀、澆筑混凝土腐蝕了腳掌,酷熱難耐和繁重的體力勞動,讓他對未來充滿了不安和迷茫,但面對家人與同事的鼓舞,一番考慮后,不服輸的郭國慶還是選擇了留下。隨著深入參與項目,他系統了解了項目部的各項工作,快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向——物資設備管理。
23歲,郭國慶搭上前往邊疆的火車,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西行來到新疆車爾臣項目。剛到項目時,這里無路、無水、無電、無人煙、無通訊設備,同時還要面臨高溫、強紫外線以及沙塵暴等。回想起當時的情形,他說:“在外人眼中,車爾臣項目建設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我偏不信,公司既然把我派到這兒,我就非在這干出點成績來。”
早春時節,地處沙漠腹地的車爾臣項目沙塵肆虐,而項目所需的生活、施工物資幾乎全部都是在800公里外采購。為了保證物資供應,他每天穿梭在附近城市的各個角落,有時候風沙太大,車子只能被迫停在路邊,等到稍微能看見路了,他再繼續行進在滿是黃沙的路上,最終保證了項目物資的按時供應,為順利實現各節點目標做出了貢獻。
2018年,郭國慶來到鄭州南四環項目,他接到第一個任務就是要全面鋪開樁基施工。鋼筋籠加工關系著樁基施工的成敗,加工效率尤為關鍵。面對剛開始每天一幅鋼筋籠的出廠量,郭國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加快生產進度,他直接吃住在加工廠,24小時蹲守。在他的努力下,鋼筋籠的出廠量從每天一幅提高到每天不間斷生產二十多套,為后續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也使郭國慶變得更加沉穩老練,鍛造了過硬本領。
在業務幫扶中鎖定增效舉措
2021年,郭國慶調到水電十一局基礎分局物資設備科擔任科長職務,從項目到分局對郭國慶來說是一個大的跨越,很多個夜晚他都在輾轉中思考前行的方向,怎么讓物資設備管理工作在項目得到足夠的重視?怎么讓物資設備工作做到開源節流,降本增效?怎么才能真正幫助項目提升管理能力?為了將這些問題落到實處,郭國慶不敢耽擱,很快踏上了他的幫扶之路。
郭國慶在梳理賈魯河項目物資資料時,發現其中一個表格的數據始終對不上,叫來項目人員進行詢問。在郭國慶看來,項目上沒有小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他讓項目人員把賈魯河開工以來所有物資資料拿到他的宿舍,一頁一頁翻、一點一點查。經過一個月的梳理檢查,發現分包合同材料條款與分包隊伍存在較大爭議,后來經過明確雙方責任,采取嚴控措施,有效遏制了風險。
這讓郭國慶更深一步認識到幫扶的意義,幫扶必須“深”下去。廣州白云項目是幫扶小組重點幫扶的項目,在幫扶過程中,他發現項目對分包隊伍成本核算的意識還不夠強,這樣后期很容易和分包隊伍產生糾紛。郭國慶針對項目實際與項目人員研究相應措施,要求物資人員每日收集分包隊伍在材料使用、設備運轉等發生的成本,嚴格要求項目一天一核算,精準掌握分包隊伍每日成本消耗,并形成臺賬,為后期項目結算提供了詳實準確的依據。
在履職盡責中體現擔當實干
從踏上幫扶之路開始,郭國慶就沒有了上下班和節假日的概念。白天睜眼就是工作,晚上躺下才算下班。每一個幫扶的日子都不能虛度,是郭國慶給自己定下的硬要求。
三年來,通過多次對賈魯河一二期、峨漢高速、引江濟淮、新疆哈密等項目精準幫扶,郭國慶在物資設備方面共出具報告33份,提出幫扶建議200余項。在幫扶過程中,他充分利用自己的業務知識、工作經驗與管理人員深入探討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切實改善項目存在的頑疾,為項目增效創收添加助力。“一旦發現問題了,如果不及時解決我的心一刻也放不下來。”郭國慶笑著說。
有的人覺得郭國慶太較真,有時小的問題也緊抓不放,但他認為崗位就是責任,履職就要擔當,事情既然做了就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在他的帶領下,基礎分局物資設備管理工作在水電十一局名列前茅,管理水平得到較大提升。他自己也多次被評為水電十一局先進生產工作者,并在2023年被評為集團系統先進工作者,同年出任分局物資設備總監。
質樸辛勞無怨悔,平凡崗位也深情。郭國慶憑借著過硬的專業技術,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踏實的工作作風,出色的完成了本職工作,在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深耕不輟,步履不停……
工作中的郭國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