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公司所屬華東院總承包的我國首座潮光互補型光伏電站——浙江溫嶺100兆瓦潮光互補智能電站,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這是我國首次將太陽能和潮汐能互補開發,標志著我國在海洋能源綜合利用領域取得新成效。
位于浙江溫嶺的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是華東院20世紀80年代設計的中國最大、世界第四大潮汐電站,利用潮水漲落雙向發電,是世界最先進的潮汐發電工程之一。1987年,“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工程設計與研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浙江溫嶺潮光互補智能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00兆瓦。項目充分利用潮汐電站的庫區水面,通過在2000畝的水面上安裝18.5萬余塊光伏發電組件,實現光伏發電與潮汐發電互補,在提高總體電量輸出的同時,通過控制潮汐發電的時段和功率有效平抑光伏發電波動,提升電站輸出品質,打造潮汐與光伏協調運行的新模式,形成“日月同輝齊發力、水上水下齊發電”的壯觀場景。
電站年均發電量超1億度,可滿足約3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3.5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7.2萬噸。
溫嶺潮光互補智能電站智能化、自動化程度均達到國內一流水平。華東院打造“智慧光伏”系統,為電站建立了全數字化的智能分析平臺,做到全方位實時監控電站運行狀態,精確定位故障、及時告警,實現對光伏電站的統一運維管理。2000畝的水面相當于187個足球場的大小,在產生發電效益的同時,也給日常巡檢維保帶來了較大工作量。現如今有了“智慧光伏”的賦能,電站通過無人機巡檢和AI智能診斷就可完成大多數日常巡檢維保工作,不僅有效提高了巡檢效率和精度,也大幅減少巡檢所需人力,節省運維成本。
電站配套建設5兆瓦時儲能設備,并開發儲能系統,可根據電網調度指令快速調整有功輸出,實現“一次調頻”。通過設定峰谷值和計劃曲線,自動削峰填谷。還可以通過調整PCS的無功功率使之與負荷無功功率平衡,從而穩定系統電壓,保障電站所發電能穩定安全并入電網。
由于項目地處海邊灘涂,不僅要應對高濕高鹽霧的灘涂環境,每天還會周期性地遭受數次潮水侵襲。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精準研究潮汐曲線圖,做好每天分時段的庫區蓄水,通過科學設計,將原來每天3小時的施工窗口期,有效延長到每天10個小時。同時,通過采用升壓站模塊化施工等一系列新技術,進一步縮短建設工期,提升工程質量效益。
從潮汐能開發的試驗田,到國內首座潮光互補型光伏電站,電建人勇于進取、不斷創新。未來我們將繼續依托精湛的工程技術,不斷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助推“雙碳”目標實現,貢獻智慧和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