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4年建設中國援助幾內亞金康水電站開始,中國電建已扎根非洲60載,足跡遍布非洲50多個國家;從最初承擔援外建設任務,到國際工程承包,到如今設計、規劃、投資、建設、運營全產業鏈各領域參與,中國電建積極踐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深度融入非洲現代化建設進程。
中國電建用一座座標志性工程、一個個惠民生項目傳遞中非友誼,為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貢獻方案和力量。
電力賦能,打造非洲經濟新引擎
電力是工業的血液。最具發展潛力的非洲大陸,急需電力能源來推動工業化進程。多年來,中國電建發揮主業優勢,在非洲累計承建了裝機容量約8000萬千瓦的清潔能源項目,促進非洲社會經濟發展。
贊比亞下凱富峽水電站被稱為中贊合作的“一號工程”,總裝機容量750兆瓦。該項目在建設過程中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1.5萬個,全面帶動了當地建材業、商貿業、運輸業及采礦業的發展,項目建成后使贊比亞電力供應能力提升約38%。在緩解贊比亞電力短缺局面的同時,也為南部非洲電力池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綠色電力。
在埃塞俄比亞,中國電建根據該國需要,對當地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資源進行普查,與當地政府聯合推動了撒哈拉以南最大風電項目——阿達瑪一期、二期風電場項目。阿達瑪風電項目建成后,優化了埃塞俄比亞國家電力供應結構,增加了出口創匯能力,助力埃塞俄比亞經濟發展。
布維水電站為中加合作的重要成果,實現了加納民眾的“百年夢想”。該項目年發電量達10億千瓦時,占加納全國總用電量的25%,為加納電力網絡提供大量清潔、穩定的能源,有效緩解了加納電力緊張的局面。水電站建成后,亦成為當地知名的旅游景點,庫區成為天然漁場,帶動當地旅游業、養殖業及周邊經濟的快速。2020年10月20日,加納共和國為中加建交60周年發行紀念郵票,布維水電站作為中國援建加納項目之一登上了紀念郵票。
“一座電站惠三國”,馬里古伊那水電站的竣工發電為馬里、塞內加爾、毛里塔尼亞西非三國輸送電力,西非人民的幸福生活也隨之而來;盧旺達最大單體工程項目——那巴龍格河二號水電站,年發電量達到2.8億千瓦時,極大地改善了當地能源結構;被譽為喀麥隆“三峽工程”的曼維萊水電站,解決了沿線城市和首都雅溫得約400萬人口生活及工業用電不穩定的問題。
蘇丹麥洛維水電站總容量125萬千瓦,是蘇丹政府的“三峽工程”。項目建成后,對蘇丹的經濟發展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使蘇丹的發電能力翻一番,從一個沒有國家電網的國家,一躍成為一次性建成全國骨干電網的國家;使下游400公里范圍內形成自流灌溉,從根本上改變了蘇丹的農業布局;一次性解決400多萬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用水。
綠色發展,共繪中非合作新圖景
一座座水電站、風電場、光伏電站從無到有,助推越來越多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非洲國家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夢。中國電建不僅用能源設施助力非洲綠色發展,還充分發揮在水利水務等其他各領域的專業優勢,為非洲各國建設了眾多水利水務項目、民生工程,為非洲現代化事業注入不竭的綠色動力,讓中非合作呈現出更加繁榮的嶄新圖景。
在贊比亞,面對因干旱導致的供電危機,中國電建積極響應贊比亞政府更快、更好建設電力基礎設施的迫切需求,秉承“共商”原則,規劃先行,組織專家團隊奔赴贊比亞,與贊比亞各部委專家同吃同住、密切合作,22天內輾轉8200公里調研了20余個項目場址,形成贊比亞電力規劃研究和北水南調工程規劃等分析報告,這些成果獲得領域內權威專家評審的一致肯定,為贊比亞提供了短期應急電力提升方案和中長期可持續發展計劃,得到了贊比亞政府的高度認可。
在肯尼亞,中國電建承建的恩佐亞河下游灌溉和防洪項目是肯尼亞西部重點農田水利工程,建成后將幫助沿線超過七萬人抵御周期性的洪澇災害,顯著提高當地糧食以及水果、蔬菜等經濟作物產量,進一步擴大耕種面積,保障肯尼亞糧食安全。同時,該工程創造了數以千計的直接就業崗位,促進區域經濟增長,有效應對氣候變化,保障農業生產安全。
在尼日利亞,卡諾灌溉項目是卡諾州農業發展的重要一環,是造福當地百姓的重大民生工程。項目恢復及擴建了14000多公頃的地塊,滿足約40萬人口的糧食供應,受益人數達100萬,極大地增加了灌溉用水,使農作物產量和農民收入翻了一番,確保了當地社會穩定和糧食安全。
在突尼斯,中國電建建設了水利、污水處理等領域共24個項目,包括防洪灌溉、河道整治、輸水管道以及蓄水大壩,及污水凈化站、排污管道、垃圾處理站等。其中,突尼斯梅萊格大壩設計正常庫容1.95億立方米,最大庫容3.5億立方米,是突尼斯近10年來最大的水利工程項目,也是其國內最主要的水利樞紐工程。項目運行后,將在調節突尼斯季節性旱澇問題,保障下游農田灌溉和生活用水,推動流域生態環境的整體保護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一路同行,打通非洲發展新脈絡
要想富,先修路。中國電建先后在非洲29個國家新建和升級公路路網超過1萬公里,為13個國家建設機場22個,在非洲44個國家承擔了超過千份互聯互通基礎設施項目合同,基建合作成果遍布非洲大陸,大大提升了非洲整體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水平,改善了經濟社會發展條件,推動非洲工業化、現代化和一體化進程,為非洲發展打通新脈絡。
坦桑尼亞北部山區,維多利亞湖南岸,東非環湖大道上,一輛從坦桑尼亞第二大城市姆萬扎開來的貨車正滿載著當地農產品,一路向西行駛, 6個半小時后,抵達鄰國盧旺達。這條坦盧兩國之間長約386公里的交通大動脈,有230公里由中國電建修建。其中的117公路是中國電建在海外實施的首條“設計+施工總承包”高等級公路項目。
117公路項目不僅打通了維多利亞湖環湖大通道,也打響了中國電建在非洲公路市場的品牌。隨后中國電建承建的東非第一條現代化高速公路——肯尼亞錫卡公路,更是被當地民眾親切地稱為“中國路”。
縮短的是時間,延長的是友誼。穿越廣袤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出坦桑尼亞,不到兩個小時,便來到肯尼亞首都內羅畢,一條現代化高等級的雙向“八加四”車道高速公路緩緩出現在眼前。工作在中國電建的肯尼亞司機考歐克對這條路有著深厚感情,他曾經每天穿梭在狹窄的道路上,本來往返幾十公里的路程,一堵車可能就要走三、四個小時,這種情況在2012年7月錫卡高速公路竣工通車后有了極大改善,通行時間縮短至40分鐘。這條東非五國最好的公路,不僅緩解了內羅畢的交通狀況,而且為肯尼亞打通了連接鄰國埃塞俄比亞的快速經濟通道。
貝寧棉花產量居非洲榜首,棉花出口是貝寧主要經濟收入。棉花之路項目展現了貝寧政府致力于發展農業的決心,也承載著當地居民對于改善生活的殷切期望。中國電建承建了棉花之路項目的3個標段,從開工之初,就以高質量履約為工作目標,貝寧北部最亮眼的“風景線”、貝寧棉業最具活力的“生命線”以及貝寧人民交口稱頌的“幸福線”正在中國電建的建設者們手中建成。該項目將大大提高當地棉花產區道路的運輸水平,降低運輸成本,進而提高其棉花出口競爭力,同時帶動沿線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和貿易往來。
心手相連,譜寫中非友誼新篇章
中國電建堅持扎根非洲大地,真情澆筑“友誼花”,把企業發展深度融入非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在獲得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改善當地民眾生活條件,義務為當地修建便民基礎設施,積極開展教育醫療、搶險救災、人居環境改善等公益活動,加大對當地員工的培訓、人才的培養力度,為非洲工業和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肯尼亞受連續強降雨的影響,產糧區布西亞郡遭受洪水襲擊,中國電建緊急調動救援力量,安全轉移受災群眾近600人,積極投入抗洪搶險工作,為受災群眾筑起“生命安全防線”。在搶修堤壩的同時,中國電建還第一時間組織搶修通往水廠的道路,保障居民用水,同時籌集生活物資,保障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
莫桑比克最強烈的熱帶氣旋“埃洛伊絲”登陸,造成棧橋中斷,使得莫桑比克南北交通陷入癱瘓。中國電建組織在建項目員工只用12 個小時就完成舊橋開通任務。面對安哥拉部分地區供水短缺的問題,尤其是醫院、檢疫中心等重點區域,中國電建積極參與當地免費供水計劃,讓當地民眾喝上了“放心水”。
“一切就像做夢一樣。”卡潘達是贊比亞下凱富峽水電站項目開辦的培訓學院第三期學員。令他不敢相信的是,學院不僅不收學費,還提供免費的住宿,而且每天還有助學金。由于成績出色、工作勤奮,他還被選派到中國學習電氣自動化專業,除了中國電建提供全額獎學金外,每個月還有1500元的生活費。該培訓學院被納入贊比亞國民教育序列,迄今已培養了300多名當地優秀技術人才,他們已經成為贊比亞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骨干力量。
在建設蘇丹上阿特巴拉水利樞紐項目過程中,中國電建主動為當地村民免費修建了一條長3公里寬7米的道路,為當地居民出行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在保質保量完成項目建設的同時,中國電建積極協調項目既有資源為當地居民建造社區足球場等利民設施;與當地大學合作,組織相關領域專業的學者學生參觀交流,提供實習機會;向當地小學捐助學習用品、向老舊清真寺捐獻地毯等。
接下來,中國電建將繼續同非洲各方一道,以實干實績實效為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為共筑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大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