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污水全是水嗎?答案是“否”——其實每處理1萬噸污水,就會產生近10噸污泥。
那么,污水處理廠每天產生的污泥去哪了?答案是:運到發電廠發電了!
工人師傅正在觀測圓盤干化機。(受訪者供圖)
早在2018年,位于江津珞璜工業園的重慶珞渝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珞渝公司)就專門修建并運營了重慶珞璜污泥處置中心。每天,重慶中心城區及周邊地區20多座市政污水處理廠的污泥都要運到這里來進行干化處理,“縮水瘦身”成干泥后,再直接送到緊鄰的華能珞璜電廠發電。
1月15日,記者在珞渝公司看到,10余輛運輸車一字排開,將車廂里的污泥緩緩倒進各條處理線的濕泥料倉內。
“吞進去的是污泥,吐出來的就是再生資源。”公司安全運行科科長張永強介紹,污泥從濕泥料倉輸送到12套高約4米的圓盤式干化機組進行干化處理后,含水率會由80%降至30%以下,變成細微顆粒狀的干泥,這正是隔壁電廠可再利用的生物質燃料。
記者發現,整個污泥處置中心整潔無塵,聞不到絲毫異味。處理污泥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又去了哪?
張永強指著一根直徑900毫米的管道介紹,干泥處理過程中的高濃度廢氣,通過負壓抽吸系統直接送入電廠鍋爐高溫焚燒,實現完全分解,低濃度廢氣輔助以生物除臭系統進行處理,廢水則由配套建設的污水處理站進行預處理,然后經市政管網送入珞璜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進行深度處理。
有趣的是,污泥處置中心處理污泥所需的熱能,又是隔壁電廠輸送過來的余熱蒸汽。
“這是干污泥接收倉,那是磨煤機,它們之間是全封閉輸送系統。”在華能珞璜電廠,現場環保員金果介紹,處置中心輸送過來的干泥通過這套系統被運輸至磨煤機內,與燃煤一起磨制成粉后送入鍋爐焚燒參與發電;在發電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及污染物通過電廠現有除塵和脫硫脫硝裝置進行有效處理、超低排放,剩余灰渣收集起來還可以綜合利用做建材。
“全過程無污染物外泄、無二次污染物產生。”珞渝公司副總經理羅學彬稱,土地填埋、堆肥等傳統污泥處理處置方式會造成土地資源浪費、地下水污染,水泥窯協同焚燒又存在不穩定等問題。現在這套“污泥干化+摻燒發電”技術方案,實現了城市生活污泥大規模“穩定化、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處置目標。
據介紹,珞渝公司珞璜污泥處置中心日處理污泥產能達1200噸,占重慶中心城區每天污泥產生量的60%以上。截至2023年12月底,該公司累計接收處理濕污泥86萬余噸,干化后的污泥通過摻燒發電節約標煤2.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萬多噸。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彭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