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引擎的轟鳴聲,打捆機在高平市廣闊的農田里進行秸稈收集打捆作業。打捆機所過之處,玉米秸稈便自動打包成塊,散落在田地里。
“自從去年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投產運營,我就往這里送秸稈了,幾天送一車,一年差不多能送100多噸。”11月14日下午,在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工地秸稈存儲倉,剛剛卸下一車秸稈的李佳晉擦著汗說。
李佳晉是高平市晨耕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的一名農機手。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投入使用后,晨耕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的主要工作就是定期把從周邊村莊收來的秸稈送到生物質發電廠,再次利用。合作社理事長王少錁介紹說,以前農村大量的秸稈都是任其腐爛或者粉碎還田。這兩年,每到收獲季節,合作社就組織農機手到周邊村收購秸稈,然后以每噸260元的價格賣到生物質發電廠。“不僅對環境有好處,合作社一年也有10多萬元的收入。”
生物發電,合作社得利,村民同樣受益。位于高平經濟技術開發區馬村工業園的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占地90畝,總投資1.6億元,采用國內先進的生物質直燃發電工藝技術,通過生物質循環流化床鍋爐和抽凝式汽輪發電機組以及配套設備,將糠醛渣、玉米秸稈等農林廢棄物進行直接燃燒,實現并網發電和余熱供暖,被認定為“國家生物質熱電聯產縣域清潔供熱示范項目”。項目正式投產后,預計年發電量將在1億千瓦時,年供熱量22.5萬噸;收儲半徑輻射高平市除東部山區以外的大部地區,可為農民增收3000余萬元,解決就業100多人。
為切實方便周邊群眾,2019年,該廠購買了30臺打捆機,分發到10個鄉鎮(街道),并與9個農業合作社及7名農機戶簽訂了《打捆機租賃及秸稈收購合作協議》。預計今年收購量可達到5000噸。
據悉,高平市玉米種植面積達38萬畝,秸稈資源十分豐富。為做好玉米秸稈收儲工作,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的業務人員分赴各村,提醒合作社、農機大戶準備好打捆機等設備,并根據需要組織運輸車輛。
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自今年4月份并網發電以來,已生產綠色電力1200萬千瓦時,除去廠用電10%,上網電量達1050萬千瓦時。截至目前,累計消耗燃料量2萬噸,其中秸稈、農林廢棄物9000余噸,共節約標煤7000余噸,減少了二氧化碳與溫室氣體排放,緩解了森林防火壓力,改善了鄉村環境,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項目總經理助理楊穎輝表示,作為一個新能源項目,公司將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拓寬秸稈的收購渠道,促進農林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為環境保護與美麗鄉村建設作出貢獻。
采訪結束,抬眼望去,頭頂的藍天與遠處天際清晰可見,正如采訪中許多人告訴記者的,與往年焚燒秸稈烏煙瘴氣的情形相比,今冬的空氣清爽了不少,11月份能看到這么藍的天,在過去簡直不敢想。秸稈綜合再利用工程實現了秸稈資源化利用,保護了生態環境,為生態美作出了貢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