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由山東能鏈控股有限公司、北京綠色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環境研究分院、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中華環保聯合會綠色循環普惠專委會、中汽數據有限公司、中檢能鏈等單位共同起草的《數字化加油方式碳減排量評估技術規范——燃油汽車》團體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正式通過評審,并由中關村現代能源環境服務產業聯盟歸口發布。《標準》通過研究數字化加油方式的碳減排行為,制定減排量計算標準化數學模型,填補了我國尚無公開適用的數字化加油方式碳減排核算體系的空白。同時,《標準》也將積極推動碳普惠,鼓勵更多車主參與到碳減排行動中,從而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交通運輸是我國主要溫室氣體排放源之一,據測算,交通運輸行業年溫室氣體量占我國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2%,其中公路運輸碳排放占交通運輸行業排放總量的80%以上。數據顯示,我國汽車行業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總量達到12億噸,其中乘用車約占58%,汽油乘用車和柴油乘用車碳排放主要來自燃料周期,占比均高達77%。
因此,推動燃油汽車節能降碳,是助力“雙碳”目標的重要戰場。在這個過程中,數字化技術將發揮積極作用。通過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越來越多的加油站實現了智能零售管理及數字化App便捷支付(包括但不限于:人臉識別支付、二維碼掃碼支付和ETC支付等方式),從而提高油站經營效率,降低車輛在加油等待過程中的碳排放。
同時,越來越多車主使用團油等數字化加油軟件,既可以根據距離、價格偏好自主選擇較有優勢的加油站,享受優惠,還能通過“一鍵開票”代替下車開具紙質發票等費時費力的傳統線下加油環節,從而減少自身及后方排隊車輛的等待時間,減少因怠速行駛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碳排放。
然而,此前我國尚無公開適用的針對此類數字化加油方式碳減排量監測的核算體系,缺乏相關量化減排的方法及標準。為發掘燃油汽車碳減排潛力,《標準》規定了數字化加油方式的碳減排量計算方法和監測方法,并制定減排量計算標準化數學模型。通過研究數字化加油方式的減排行為,進行綠色績效量化,在秉承相關性、完整性、一致性、準確性原則的基礎上,通過文獻調研、問卷調研等方式收集有代表性的數據,使真實值在統計值附近10%區間內的可能性達到了95%。
《標準》僅涉及二氧化碳一類溫室氣體,不考慮其他種類的溫室氣體。經核算得出,通過團油等線上App加油,可平均減少后車等待時間2分鐘,每輛車每次通過線上App加油平均可減少碳排放約7.6g。未來,隨著線上加油軟件的推廣與數據收集、減排核算體系的優化,《標準》還將進一步推動燃油汽車應用場景的節能減排。
目前,國內低碳發展工作總體上采取“自上而下”的模式開展,即政府不斷出臺各種政策以引導重點行業、企業開展節能減排工作,長期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該模式雖在宏觀上“抓大放小”,但“大”成就必須通過“小”場景來落實。《標準》的制定正是從加油方式轉換這個“小”場景入手,作為數字化加油領域首個碳減排團標,未來更多企業可以采用此標準進行數字化加油領域的量化計算,更好地推進碳減排工作,并助力個人用戶的碳普惠行為,同時還可以指導第三方評估機構開展相關評估工作,全方位推進國內交通領域碳減排進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