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我國推進碳減排工作的相關情況。
“我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將碳強度下降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采取了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節能提高能效、推進市場機制建設、積極增加森林碳匯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表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碳強度較2005年降低約48.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3%,提前完成了我國對外承諾的2020年目標。
我國可再生能源領域專利數、投資、裝機和發電量連續多年穩居全球第一,風電、光伏的裝機規模均占全球30%以上。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降低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價格,為促進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產生了巨大推動作用。
僅2016—2019年,我國節能提高能效工作的效果,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億噸。在建筑領域,綠色建筑占城鎮新建民用建筑比例達到約60%。
2010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以年均翻一番的增速增長。在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協同減少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氣污染物排放,推動了大氣環境的改善。
碳市場建設試點先行,有序推進。李高介紹,截至今年8月,北京等試點省市碳市場共覆蓋鋼鐵、電力、水泥等20多個行業,接近3000家企業,累計成交量超過4億噸,累計成交額超過90億元,碳排放總量和強度保持雙降趨勢。
此外,我國將持續部署開展碳排放達峰行動。李高說:“達峰行動有關工作將納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并對各地方進展情況開展考核評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