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宣布,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此背景下,“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中國如何演繹好新的經濟增長故事?能源基金會近日舉辦線上論壇,多名專家對中國的綠色發展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何建坤直言,“碳達峰”時間越早,峰值排放量越低,對實現碳中和的長期目標就越有利。“十四五”要為實現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奠定好基礎。
他進一步稱,除了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也要控制其他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排放,爭取實現全部溫室氣體同步達峰。此外,還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嚴格控制煤電產能的擴張和煤炭消費量的反彈,加強碳市場建設,用市場的手段來促進節能和減排。
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中國區總裁鄒驥認為,盡早達峰、盡早進入排放的下行通道,下一代人實現碳中和目標會更容易,經濟將避免巨大的浪費,同時會創造出更多商機和增長動力。為實現碳中和,工業、建筑、交通、電力等國民經濟主要部門,應對樹立起本部門“碳達峰”與碳中和的長遠愿景、目標和路徑。
低碳和發展對立的觀點已是“過去式”。英國氣候經濟學專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勛爵指出,舊的發展方式在中國正在走向終結,新的增長故事以創新作為驅動力,這將使中國發展更具競爭力、更清潔、更健康。
為了推動低碳轉型和“碳達峰”,尼古拉斯·斯特恩勛爵表示,“十四五”期間,中國要促進電力行業改革,通過財政、貨幣政策和可持續金融調動對清潔能源行業的投資,明確新基建計劃對綠色技術和綠色基礎設施的支持程度等。
碳中和是對整體經濟的挑戰,必須在所有部門實現大幅度減排。馬里蘭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中心研究主任萊昂·克拉克表示,逐步淘汰燃煤發電等行動,可有效促進其他發展目標的實現,例如改善空氣質量,促進更多勞動力在可再生能源行業的高質量就業等。
新的增長故事還與全球發展密切相關。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能源消費國,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中國的碳中和目標將會給自身乃至世界經濟帶來新機遇。
尼古拉斯·斯特恩表示,中國在推動全球后疫情發展的需求與復蘇。在應對氣候變化上,中國也將在國際社會上發揮引領作用,特別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至關重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高世楫指出,中國從發展中國家起步,推動達成了巴黎協定以及實施細則等一攬子成果,與其他國家一同積極實施“一帶一路”應對氣候變化的南南合作計劃。中國有很多綠色低碳發展的經驗可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共享。
塔夫茨大學國際環境與資源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凱莉·加拉格爾相信,“無論從發展金融機構、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或建立未來機制,中國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