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已進入倒計時階段,處于“十四五”規劃的第二年,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環保行業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從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固廢處置領域發生了哪些大事件?發布了哪些重磅政策?在北極星固廢網年終盤點系列文章中會找到答案。
今天,小編給大家盤點一下固廢領域最受關注的重磅政策TOP10(按發布時間)!
NO.1 關于加快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2022.01)
指導意見明確,到2025年,廢舊物資循環利用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資源循環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廢舊物資回收網絡體系基本建立,建成綠色分揀中心1000個以上。再生資源加工利用行業“散亂污”狀況明顯改觀,集聚化、規模化、規范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廢鋼鐵、廢銅、廢鋁、廢鉛、廢鋅、廢紙、廢塑料、廢橡膠、廢玻璃等9種主要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量達到4.5億噸。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為更加規范,交易規模明顯提升。60個左右大中城市率先建成基本完善的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
從以下四個方面完善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
1.合理布局廢舊物資回收站點。以便利居民交售廢舊物資為原則,結合城市、農村不同特點,合理布局回收交投點和中轉站。因地制宜規劃建設廢舊家具等大件垃圾規范回收處理站點。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網點與廢舊物資回收網點“兩網融合”。
2.加強廢舊物資分揀中心規范建設。合理布局分揀中心,因地制宜新建和改造提升綠色分揀中心,分類推進綜合型分揀中心和專業型分揀中心建設。
3.推動廢舊物資回收專業化。鼓勵各地區采取特許經營等方式,授權專業化企業開展廢舊物資回收業務,實行規模化、規范化運營。培育多元化回收主體,鼓勵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廢舊物資回收體系建設。
4.提升廢舊物資回收行業信息化水平。推行“互聯網+回收”模式,支持廢舊物資網絡回收平臺發展,運用手機APP、微信小程序等移動互聯網媒介,實現網上預約、上門回收,推動線上線下協同發展。
全文鏈接:《發改委等7部門:關于加快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
NO.2 關于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意見(2022.02)
指導意見給出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總體目標:到2025年,城鎮環境基礎設施供給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加快補齊重點地區、重點領域短板弱項,構建集污水、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于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到2030年,基本建立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環境基礎設施體系。
2025年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主要目標:
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000萬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網8萬公里,新建、改建和擴建再生水生產能力不少于1500萬立方米/日,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污水資源化利用率超過25%,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
生活垃圾處理。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能力達到70萬噸/日左右,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80萬噸/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0%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能力比重達到65%左右。
固體廢物處置。固體廢物處置及綜合利用能力顯著提升,利用規模不斷擴大,新增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0%。
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置。基本補齊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設施短板,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充分保障,技術和運營水平進一步提升,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醫療廢物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置。
全文鏈接:《四部門發文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NO.3 關于加快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的實施方案(2022.02)
實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鋼鐵、有色、化工等重點行業工業固廢產生強度下降,大宗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再生資源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明顯提升。力爭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57%,其中,冶煉渣達到73%,工業副產石膏達到73%,赤泥綜合利用水平有效提高。主要再生資源品種利用量超過4.8億噸,其中廢鋼鐵3.2億噸,廢有色金屬2000萬噸,廢紙6000萬噸。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法規政策標準體系日益完善,技術裝備水平顯著提升,產業集中度和協同發展能力大幅提高,努力構建創新驅動的規模化與高值化并行、產業循環鏈接明顯增強、協同耦合活力顯著激發的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生態。
加快工業固廢規模化高效利用。推動工業固廢按元素價值綜合開發利用,加快推進尾礦(共伴生礦)、粉煤灰、煤矸石、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赤泥、化工廢渣等工業固廢在有價組分提取、建材生產、市政設施建設、井下充填、生態修復、土壤治理等領域的規模化利用。
全文鏈接:《重磅!工業固廢資源化迎來重要發展期,八部門發文助推!》
NO.4《“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2022.03)
能源低碳轉型進入重要窗口期。規劃提出,因地制宜發展其他可再生能源。推進生物質能多元化利用,穩步發展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有序發展農林生物質發電和沼氣發電,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清潔供暖,在糧食主產區和畜禽養殖集中區統籌規劃建設生物天然氣工程,促進先進生物液體燃料產業化發展。
全文鏈接:《“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
NO.5 生態環境部公布“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2022.04)
在生態環境部公布的“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中,含31個省市共109個市(州)、17個區入選,其中像山東、河北、浙江、貴州、江西等多省先后發布“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或者就該方案征求意見,襄陽、唐山、東莞、沈陽、杭州等多市出臺相關政策進一步深化“無廢城市”建設。
全文鏈接:《“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NO.6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2022.06)
規劃提到,穩步推進生物質能多元化開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穩步發展生物質發電。優化生物質發電開發布局,穩步發展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有序發展農林生物質發電和沼氣發電,探索生物質發電與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相結合的發展潛力和示范研究。有序發展生物質熱電聯產,因地制宜加快生物質發電向熱電聯產轉型升級,為具備資源條件的縣城、人口集中的鄉村提供民用供暖,為中小工業園區集中供熱。開展生物質發電市場化示范,完善區域垃圾焚燒處理收費制度,還原生物質發電環境價值。
積極發展生物質能清潔供暖。合理發展以農林生物質、生物質成型燃料等為主的生物質鍋爐供暖,鼓勵采用大中型鍋爐,在城鎮等人口聚集區進行集中供暖,開展農林生物質供暖供熱示范。在大氣污染防治非重點地區鄉村,可按照就地取材原則,因地制宜推廣戶用成型燃料爐具供暖。
加快發展生物天然氣。在糧食主產區、林業三剩物富集區、畜禽養殖集中區等種植養殖大縣,以縣域為單元建立產業體系,積極開展生物天然氣示范。統籌規劃建設年產千萬立方米級的生物天然氣工程,形成并入城市燃氣管網以及車輛用氣、鍋爐燃料、發電等多元應用模式。
大力發展非糧生物質液體燃料。積極發展纖維素等非糧燃料乙醇,鼓勵開展醇、電、氣、肥等多聯產示范。支持生物柴油、生物航空煤油等領域先進技術裝備研發和推廣使用。
全文鏈接:《“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
NO.7 關于進一步推進危險廢物環境管理信息化有關工作的通知(2022.06)
通知要求,從以下6個方面持續推進危險廢物環境管理信息化工作:
(一)規范危險廢物有關資料在線申報。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通過生態環境部建設運行的全國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定期申報危險廢物的種類、產生量、流向、貯存、處置等有關資料。
(二)實現危險廢物電子轉移聯單統一管理。轉移危險廢物的單位,應當通過國家固廢信息系統填寫、運行危險廢物電子轉移聯單。
(三)實行危險廢物跨省轉移商請無紙化運轉。危險廢物跨省轉移的移出地和接受地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應通過國家固廢信息系統交換危險廢物跨省轉移商請相關材料,嚴格按照有關時限要求進行商請、函復,實行危險廢物跨省轉移商請全流程無紙化運轉,提高跨省轉移審批效率。
(四)規范危險廢物集中利用處置情況在線報告。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持有單位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通過國家固廢信息系統如實報告危險廢物利用處置情況。
(五)規范危險廢物出口相關業務信息化管理。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擬出口危險廢物的,應通過國家固廢信息系統在危險廢物管理計劃中填報擬出口危險廢物相關信息。
(六)加強醫療廢物處置能力情況在線報送。省級及地市級生態環境部門應于每年12月31日前通過國家固廢信息系統報送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建設、協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等情況。
全文鏈接:《關于進一步推進危險廢物環境管理信息化有關工作的通知》
NO.8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現場監督檢查技術指南(征求意見稿)(2022.08)
生態環境部印發《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現場監督檢查技術指南(征求意見稿)》,本標準為首次發布,現征求意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現場監督檢查檢查要素包含制度建設和責任履行情況、垃圾焚燒爐運行情況、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情況、污染物排放情況、自行監測情況。
全文鏈接:《垃圾發電企業必看!環境部發布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現場監督檢查技術指南,現征求意見 》
NO.9 關于開展城市園林綠化垃圾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試點工作的通知(2022.11)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園林綠化事業快速發展,園林綠化垃圾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總體上尚處于起步階段。部分城市尤其是超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園林綠化垃圾產生量逐年增長,存在收集系統不健全、專用運輸車輛不足、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選址困難、資源化產品出路不暢、缺乏有效的部門協調機制等問題,亟待建立完善的園林綠化垃圾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體系。
通過開展城市園林綠化垃圾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試點,力爭用2年左右時間,深入探索提高城市園林綠化垃圾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的方法和舉措,在部分城市建立園林綠化垃圾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體系,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推進城市園林綠化高質量發展。
全文鏈接:《園林綠化垃圾處理引關注!住建部發文要開展試點工作》
NO.10 關于加強縣級地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2022.11)
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國縣級地區基本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體系,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具備條件的縣級地區基本實現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全覆蓋。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生活垃圾分類重點城市、“無廢城市”建設地區以及其他地區具備條件的縣級地區,應建盡建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不具備建設焚燒處理設施條件的縣級地區,通過填埋等手段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到2030年,全國縣級地區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供給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小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技術、商業模式進一步成熟,除少數不具備條件的特殊區域外,全國縣級地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基本滿足處理需求。
同時,意見指出,針對小型生活垃圾焚燒裝備存在的煙氣處理不達標、運行不穩定等技術瓶頸,形成亟需研發攻關的小型焚燒技術裝備清單,組織國內骨干企業和科研院所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開展研發攻關,重點突破適用于不同區域、不同類型垃圾焚燒需求的100噸級、200噸級小型垃圾焚燒裝備,降低建設運維成本。
全文鏈接:《發改委等5部門重磅發文!縣級地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指導意見來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