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21米、高5米的電子大屏上,匯集了秦漢新城62家企業的碳排放數據,這些數據匯總后經分析、核算,便可繪制出一張減碳“藍圖”,根據區域內的環境容量,將各企業的碳排放額進行合理分配,并指導企業減少碳排放抓住環保“錢袋子”……6月29日,西安市生態環境局執法支隊和秦漢新城生態環境監察執法大隊的執法人員,在秦漢新城智慧城市綜合指揮中心大廳見證了這套“雙碳”數字化平臺,為陜西渭河發電有限公司等轄區企業進行“智慧服務”的全過程。
圖為執法人員詢問并了解雙碳數字化平臺的各項數據。胡義 攝
用數字化平臺摸清企業碳排放“家底”
“秦漢新城雙碳數字化平臺今年6月5日開始投用,目前有62家企業接入了該平臺,這里可以掌握每家企業的能源消費結構、能耗、碳排放量等信息。”在秦漢新城智慧城市綜合指揮中心,秦漢新城“雙碳”數字化平臺執行方中化創新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辛思海,指著偌大的電子屏幕向生態環境執法人員介紹。
圖為雙碳數字化平臺工程師為執法人員講解指揮中心的各項功能。 胡義 攝
在該平臺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今年1—5月份,陜西渭河發電有限公司和大唐渭河熱電廠的碳排放量身居前列。辛思海向執法人員介紹,電力行業屬于“排碳大戶”,根據2022年全年的數據分析,這兩家電廠的碳排放量占到秦漢新城各企業碳排放量的80%以上。為此,當地生態環境部門通過該平臺,協同電力企業摸清自身“碳家底”,指導企業提高其能源管理水平。以大唐渭河熱電廠舉例,2022年該廠供電煤耗較去年降低3.44%,供電碳排放強度較去年下降5.07%。
辛思海表示,對于企業來說,該平臺可以幫助企業做好自身的碳排放統計核算,摸清碳排放“家底”,做到碳排放數據的實時常態化管理和風險管理,同時可以對比分析自身數據,預測未來碳排放量,并為技術改造和生產管理提供數據支持。這些數據將提供給發改委及生態環境局等監管部門,以此幫助他們做好企業碳排放的監管,為決策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撐。“也就是說,監管部門可以查看企業的直接排放、間接排放等碳環境信息,根據平臺提供的數據,按照區域內的環境容量,合理分配各企業的碳排放額。”辛思海說。
指導企業有效減碳抓住環保“錢袋子”
作為年發電量54億度的大型電力企業,陜西渭河發電有限公司在秦漢新城雙碳數字化平臺的數據支持下,牢牢抓住了環保“錢袋子”。秦漢新城生態環境監察執法大隊利用平臺數據,對該公司減碳工作進行了專業性指導。“我們公司通過選用優質環保煤,技術、工藝改造,加強設備維檢和運行管理這三種方式,做好減碳工作。”該公司安全環保部負責人張科建說。
張科建向生態環境執法人員介紹,該公司近年來對兩臺機組進行背壓改造,在供暖季將5號、6號機組循環效率從39%提升至89%,節約了大量燃煤,此外還將兩臺機組的發電余熱,用于每年冬季的市政供暖,節約了大量成本。
“除了節約燃煤,還能減少5%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減碳就是省錢,減少的碳排量一年能為公司節約不少資金。”張科建解釋道,為做好減碳工作,國家每年會確定碳排放總量,相關部門會按照各企業的產出情況分配碳排放額度,在控制排放總量的前提下,如果一個企業排放超出配額,就必須向其他企業購買排放權。
該公司的各項減碳措施,得到了秦漢新城生態環境監察執法大隊執法人員張乃維和劉楠的現場肯定。秦漢新城生態環境監察執法大隊大隊長魏培娟表示,利用“雙碳”聯合實驗室,可以智慧化、信息化和精準化指導相關部門開展“雙碳”監管工作,對轄區未來減碳控碳工作及空氣質量改善有較大幫助。
來源:中國環境 記者肖成 通訊員周重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