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一場春雨過后,柳峰村的茶山更綠了。采茶人的雙手在郁郁蔥蔥的茶樹叢中“上下翻飛”。當天采摘的新茶被送往山腳下的制茶車間,經過電炒茶生產線制成成品,銷往江浙滬等地。
電炒茶作坊紅火開張
柳峰村山場面積8832畝,全村500多戶村民分散居住深山里。在柳峰村入口兩邊各有一座山,牢牢“把住”了出入村的羊腸小道。村民們依山而居,開墾茶山。2013年,村民年均收入僅2000多元。
2017年以前,柳峰村有5臺變壓器,總容量820千伏安,戶均容量只有1.65千伏安,10千伏線路都是35平方毫米的裸鋁線,遇上惡劣天氣還會發生停電。
那時候,村民吳勝斌家的茶葉加工作坊使用傳統的柴鍋炒茶,是村里最早的茶葉集中加工地。村民們將每天采摘的茶葉送到作坊里加工。
“晚上根本沒有覺睡,打個盹兒,鍋里的茶葉就焦了。”吳勝斌說。
在柳峰村,除了吳勝斌的茶葉加工作坊,還有70多戶炒茶散戶也采用傳統的手工工藝制茶,不僅產量低,也影響茶葉賣相。
“用電炒茶!”2017年,樅陽縣供電公司錢鋪中心供電所員工伴著春風,把電能替代知識和有關政策送進了大山,吳勝斌做了村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當年2月,吳勝斌花20萬元購置了成套的制茶設備。但設備引進來后,他卻犯了愁。柳峰村的變壓器容量小,作坊離變壓器遠,且用電炒茶對電力的可靠供應要求極高,萬一在炒茶的過程中停電,設備上的茶葉會全部報廢。他也擔心,在這山溝里,電力線路建設不容易。
他沒想到的是,也是在2017年2月,樅陽縣供電公司一支十幾個人的隊伍在山里進進出出,用人力將電力材料運至深山,立桿、拉線,新裝了一臺400千伏安變壓器,并拆分臺區,改造10千伏線路1200米。
“送電!”十多天后,吳勝斌的電炒茶作坊紅紅火火地開張了。
茶葉生產走向規模化
4月20日,在吳勝斌的電炒茶作坊里,工人們正忙碌著,攤青、殺青、理條、烘焙……吳勝斌捧起一捧茶葉細細端詳:“當天采的茶葉必須當天炒完。現在依靠電炒茶,生產效率有保障。一天產出的干茶量是原來的10倍。這茶葉一片焦葉沒有,顆顆翠綠。”
2019年,樅陽縣供電公司實施農網改造升級和貧困村電網建設項目,柳峰村有了8臺變壓器,戶均容量達到3.78千伏安,動力電全部接到了村民組,為村民的生產加工用電提供便利。
用上電炒茶設備,村民們再也不用日夜守著柴灶,紛紛擴大茶葉種植規模。2019年,柳峰村先后增加了40多臺電炒茶設備。
2020年,柳峰村利用扶貧資金成立了茶葉生產合作社,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電制茶車間。車間有鼓風機30臺,殺青、理條機12臺,烘焙機3臺。在制茶季,車間一天的用電量就超過1000千瓦時。樅陽縣供電公司及時為柳峰村的變壓器增容,并為制茶車間增加了電源點。
今年年初,柳峰村的茶葉開始規模化生產。剛過完年,錢鋪中心供電所員工就到柳峰村各家各戶檢查表后線,為茶葉生產旺季的到來做好準備。“就這一個車間每天產干茶近萬斤。在過去,這是想都不敢想的數字。”柳峰村黨支部書記吳義勝說,現在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超過1萬元。
依托茶產業發展旅游業
在柳峰村村委會對面,兩棟高樓正在建設。
2019年,銅陵市九曲口生態農業發展公司來柳峰村考察時發現,這里有上乘的富硒黃土,適宜種植高價位的白茶和黃金茶,隨即與村集體達成協議,開墾了4000多畝的荒山。
今年,柳峰村申請注冊了“樅川玉葉白茶”商標,逐步打造規模化白茶產業,還計劃擴大1300畝的種植面積。橫嶺茶葉基地、程灣茶葉示范基地等在柳峰村陸續建成。
吳義勝說,村里要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依托柳峰村自然資源,在迎水庵、梧桐谷這些景點打造“茶葉特色一條街”,大力發展旅游產業。
產業項目發展到哪里,電力設施就延伸到哪里。今年,樅陽縣供電公司創新實施“一所一方案”,依照鄉村發展規劃開展基礎配網承載力和電力需求調研,提前做好產業項目用電對接,并完成柳峰村電網建設項目儲備。該公司計劃在今年為柳峰村金橋、胡膀、王彎等臺區增容1000千伏安配變容量,改造高低壓線路10.05千米,為柳峰村發展提供更充足的電力保障。
夜幕降臨,柳峰村里又傳出機器翻炒茶葉的聲響,茶香氤氳,村民的日子也如同這正在烘炒的茶葉一般熱氣騰騰。
我們之所以有底氣不斷擴大產業發展規模,是因為供電公司提供了充足電力支撐和優質供電服務。
——柳峰村黨支部組織委員余苗壯
有了電助力,相信未來,這里的荒山全都會變成青山。
——柳峰村村民查世春
等茶文化旅游發展起來,我要開家農家樂招待客人,讓山外面的人知道我們這里的“樅川玉葉”有多香。
——柳峰村村民丁義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