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我7歲,第一次進城。那年夏天村里打井,父親當時是村干部,第二天要進城買器材。我從頭天夜里就開始哼唧,第二天一大早得以順利地坐上拖拉機。拖拉機“突突”了小半天,才來到40里外的芮城。
40年前的芮城,只有一條十字大街、橫豎兩條馬路。我記憶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吃到米飯,應該是蛋炒飯吧。世上還有這么好吃的東西!我頭也不抬,干掉一大碗。開車的憨娃哥直咧嘴:“撐死你個碎慫(小鬼)。”
15歲那年的7月,我為了參加中考,第二次進城。一個鄉幾十個學生,被一輛大卡車拉著,帶隊的老師坐在司機旁邊,學生們擠在貨箱里。一路顛簸了兩個多小時,車到縣城招待所的時候,天都快黑了。大家像打仗一樣吃完飯,匆匆洗漱后,老師就吆喝著讓趕緊睡覺。招待所是縣城最高的樓房,有六層,女生在二樓的小會議室休息;男生多,占了一樓的大會議室。地上鋪著一溜涼席,天熱,每人就發個被單。第一次住樓房,我可睡不著,趁老師不注意,和幾個同學偷偷上樓,擠在六樓的窗戶邊俯瞰遠處的世界。看到遠處縣城的邊界和四周空曠的田野,我有點失望,想著縣城也就是個大村莊,看到近處路燈下熱鬧的街道、附近樓房窗戶里透出的昏黃燈光,又對城市充滿了熱烈的向往:樓上樓下,電燈電話,估計就是這個樣子吧。
我第三次去縣城,就是中考以后,待的時間也長,前后有一個多月。因為中考成績不好,我就外出打工,在磚窯跟著工隊燒磚,和姐夫到靈寶山里干活,都因為活太重扛不下來。天快冷的時候,我投奔了在縣城造紙廠上班的大舅,在廠里清理垃圾。多少年過去了,我不記得都是些什么垃圾了,但那刺鼻的怪味卻忘不了。
年輕人精力旺盛,晚上總是不愿休息,走兩三里路到縣城中心去玩。所謂縣城中心,不過是十字大街東北邊的一塊空地。總有一幫打扮時尚的小伙子在那里跳迪斯科,收錄機放著震耳欲聾的音樂,邊上圍觀的人總比跳的人多。我是一個忠實的觀眾。
有一天,我去了慕名已久的永樂宮。永樂宮在城北五里地,我一個人走著去的。平坦的土路兩邊是一塊一塊的莊稼地。走了一段時間,我忽然看到一片松樹林,樹比我高不了多少,有幾百棵吧。松樹林的盡頭就是古舊而破敗的山門。門票要5角錢。進到里面,空蕩蕩的古建筑里沒幾個游人,看著700年前美輪美奐的元代壁畫,曹衣吳帶,滿墻風動,我第一次為家鄉感到驕傲。
轉過年來,我又進學校復讀,半年后考上了西安的一所中專。畢業后,我就留在了陜西。
再到縣城,是十幾年后了。進入新世紀,我的四個姐妹先后在芮城買了房子,兩個妹妹還在縣城工作。每年春節假期我回到家里,除了陪父母,還要到縣城待幾天,和姐妹們聚一聚。2009年我調到西安工作后買了車,回家更方便了,也就兩個小時車程。回家的次數越多,對縣城的了解也越多,我越為家鄉感到驕傲。
古人把彎曲河道內側的土地,稱為“芮”。芮城的山川地理,正合了這個字義。黃河呈“幾”字形流過中國。“幾”字右邊這一豎,就是晉陜大峽谷。出了峽谷,大河掉頭向東,而在河的北岸,東西走向,幾乎與河并行著一座中條山。山河之間,長達一百多里、寬約四五十里的狹長地域,就是芮城。它背依中條山,面向黃河灘,北高南低,是典型的黃土丘陵溝壑區。從地圖上看,芮城宛如被黃河抱在臂彎里的一個嬰兒。
芮城的歷史極其悠久,縣域內的西侯度遺址為我國已發現的最古老的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殷商時期,這里為“芮國”,西周時為“魏國”,史稱“古魏”。北周明帝二年(558年)始立芮城縣,已有1460多年的歷史。全縣擁有各類文物保護單位200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
芮城的好多文物就集中在縣城周圍。想來也不奇怪,縣城處于整個縣域的中部,相對平坦。我感到奇怪的是,以前怎么從來沒注意過它們。這些年,這些文物好像雨后春筍,一個接一個冒出來,而它們原本就一直在那里:全國僅存的四座唐代木構建筑之一的廣仁王廟,安奉佛祖舍利的宋代圣壽寺磚塔,以及始建于北宋、國內保存最為完整的縣一級城隍廟……更不用提因精美絕倫的壁畫藝術被譽為“東方藝術畫廊”的元代永樂宮了。可以這么說,要想在一個縣城看到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的建筑,芮城絕對是一個好的選擇。和姐妹聊起這個話題,姐姐在縣城時間長,她說:“以前飯都吃不飽,誰還顧得上這些東西,政府沒錢修,老百姓也沒心思看。”我不由感慨: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現在的縣城不知比我四十年前第一次見到的大了多少倍。道路四通八達,高樓鱗次櫛比,還修了不少綠地和公園。人氣最旺的是永樂宮前的休閑廣場,每到夏夜,人山人海。
家鄉的變化不只是這些。我小時候吃的蘋果、花椒、紅棗,竟然都成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尤其是蘋果,還出口到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還有家鄉的特色美食芮城麻片、陽城鹵肉、泡泡油糕,也都在網絡上火了,成了“吃貨”們追逐的目標。
再說交通。1989年我去西安上學時,150公里的路程,火車要走5個多小時,汽車就沒譜了。現在芮城境內有兩條高速公路,縣鄉道路縱橫交錯。從縣城開車出發,東行半個小時到三門峽,向南有大橋直通河南靈寶,往西兩個小時就到西安,向北穿過中條山隧道就是運城。
屈指算來,我在家鄉只生活了17年。但不管走多遠、在什么地方,只要看見地圖,我都習慣性地先找黃河,然后在它“幾”字形拐彎的右下角,找到那個熟悉的地名,再以它為基點,看看自己走了多遠。
縣城往南十多里地的黃河邊上,有一處200多米落差的陡崖,是萬里黃河唯一一處以大禹命名的渡口。20世紀60年代后期,國家在這里修建了大禹渡揚水工程,總揚程高達326米,灌溉面積約30萬畝。崖頭那棵4000多年樹齡的古柏相傳是大禹親手種下的。在崖下,岸邊有一尊雕像,是一位坐姿的母親,左臂環抱嬰兒,左胸袒露哺乳,低頭微笑著俯瞰黃河,安寧祥和,周身洋溢著濃濃的母性。
我在這尊雕像下照了一張相片,并把它做成屏保,每次看見,就想:這母親河懷抱里的,就是芮城,就是我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