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層層疊疊的梯田之上,滿目蒼翠,流光溢彩。沈岔村,這個位于莊浪縣楊河鄉的小山村,道旁高大繁盛的洋槐樹上,鮮綠的葉間掛滿了純白的蝶形槐花,猶如晶瑩的冰串,仿若玲瓏的吊墜,宛如甜蜜的蜂囊。一望無垠的麥田里,生機盎然,麥浪翻滾。通往村部公路兩旁的垂柳長發拂地,婀娜多姿。果園里,果農正在忙著套袋。放眼過去,到處都是蓬勃的景象,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
嗅著芬芳、甜蜜和醉人的槐花香,不知不覺間,國網莊浪縣供電公司駐村幫扶隊員柳克儉已走到了村部的廣場前。一想到馬上就能見到他的幫扶對象朱永發,他的心里不由一熱,腿上頓時來了勁,腳下一陣生風,來不及進入村部辦公室,他徑直朝朱永發家趕去。
如果稍微遲一點,朱永發可能就上地去了,這不,柳克儉一腳跨進大門時,朱永發正在收拾農具,準備到果園去套袋哩。
“哎呦,老哥,咋個沒有提前說一聲就來了?”朱永發連忙撇下農具,手在衣角上擦了擦,就伸出去握住老柳的手。經過多年的相處,他們之間猶如弟兄一般,有著非同一般的默契和融洽。
“客氣啥呢,還擦手哩,你又不是和大人物握手么。”柳克儉敏感地發現了老朱在衣角擦手的細節,故意揶揄道。
“大晌午的,天正熱呢,快進屋子,我給你泡茶喝。”老朱一把拽起柳克儉就往鎖子廳的上房屋里走。
兩人在屋里的凳子上坐下來,朱永發一邊泡茶,一邊笑盈盈地說道:“老哥,今年我的果園發展情況不錯,雖然之前經過了兩次冰雹,幸好聽了你的建議,全部用了防護網子,果樹基本沒有受到損失。初步估算,今年套袋應該在五萬以上,如果價格穩定,應該又是一個豐收年。”
“采摘季節,如果銷路有困難,及時給我言喘一聲,吭個氣,我一定幫你再想辦法。”柳克儉拉著老朱的手說。
“以前一直是你幫我聯系外地客商,年年都能賣個好價錢。我都不好意思三番五次麻煩你了。”朱永發感激地說。
“咱們之間,你還用得著這么客氣嗎?只要打開銷路,賣上好價錢,才不枉費你一年的心血和汗水啊。”柳克儉一臉真誠地說。
“我倒忘了一件事,你上次在縣城種子公司給我買的玉米種子,我全種下了,現在玉米苗兒已經老高了,長勢很好,一定會豐收的。聽鄉親說,這玉米屬于早熟品種,甜糯可口,市場上很受歡迎,在水洛、南湖和楊河的集市上很吃香,一定能大賣的。”老朱說的這件事,柳克儉早就忘了,經他這么一說,才記得確有這么回事。在柳克儉的眼里,老朱說的類似的事兒實在多如牛毛,而他認為這種舉手之勞的幫忙就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在他的心里,如何千方百計地讓老朱盡快富起來,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似乎才是“大事”。
交談間,柳克儉端起茶盅,抿了一口龍井茶,心上別提有多滋潤了。他的腦海里開始放電影一般閃現出這幾年來辛苦但欣慰的幫扶情景。
2019年7月,他來到沈岔村開展脫貧幫扶工作,經過對所有貧困戶逐一入戶走訪,發現朱永發家最為困難,一家7口人擁擠在一間破屋內,刮風下雨連個落腳的地兒都沒有。雖然從2016年朱永發的房子就被列為危房改造項目,政府出資修建房屋,但是畢竟一次性補貼資金有限,只是砌起了部分圍墻,連屋頂都沒有蓋上,門窗沒有安裝,室內更未裝修,根本無法入住。朱永發的母親患有心臟病,屬于二級殘疾。妻子羅等兄,患有腰椎間盤突出、耳聾等疾病,也被鑒定為二級殘疾。長女朱行兵、次女朱行行、三女朱調兵和兒子朱旭兵,分別就讀于高中、初中和小學。柳克儉自告奮勇,將朱永發確定為結對幫扶對象,從此開始了漫長的幫扶征途。
朱永發生于1973年,按理說這個年齡段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日子應該過得風生水起。但是,由于幾年前他承包建筑工程爛尾后負債30萬元,從此深陷于貧困的泥淖不能自拔。他雖然只有40多歲,整個人看上去卻要比實際年齡大好多,不但頭發早已花白,而且始終雙眉緊鎖。他本人罹患糖尿病已經好多年了,一年要住幾回醫院,平時的藥物從來沒有停過。長期看病吃藥已經讓他債臺高筑,加之身體虛弱勞動能力減退,面對上有60多歲老母,下有4個正在上學的孩子的家庭,朱永發一籌莫展、無能為力,幾乎喘不過氣來。
面對這樣的幫扶對象,當天晚上柳克儉徹夜失眠了。
怎么幫?幫哪里?幫到什么程度?......一時間千頭萬緒,這些骨感而現實的問題如潮水一般向他涌來,從他的心頭漫過,他幾乎要窒息了。
“不在沉默中爆發,便在沉默中滅亡。”重擔之下,他的腦海里突然跳出這么一行字來。是的,他必須爆發,絕不能沉默下去。沉默就意味著消沉和不作為,作為國網莊浪縣供電公司駐村幫扶隊員,他曾在血紅的黨旗下許過“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錚錚誓言,“妥協”可絕不是他的干事風格。
經過一番強烈的思想斗爭和認真思考,柳克儉的思路開始漸漸明朗起來。扶貧先扶智。這不,老朱家不是有4個正在上學的孩子嗎?對,先從孩子入手,從根本上拔除窮根,一件一件捋順脈絡,再依次解決棘手而迫在眉睫的問題。
當了解到老朱的大女兒和三女兒中、高考成績并不理想,面臨沒有繼續讀書的機會時,他通過聯系縣人社局、教育局等部門,為姊妹倆提供了在平涼技術學院接受培訓學習的寶貴機會。
大女兒朱行兵,2019年高考落榜后,老柳送她進入平涼技術學院培訓4個月,經多方協調,學校免除了19800元培訓費。培訓期間,他多次看望,每次給予200-300元生活費。培訓中途,由于國家對貧困學生招生政策傾斜,朱行兵被蘭州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錄取,他又積極對接縣教育局為她辦理了10000元的助學貸款,解決了她上學的后顧之憂。
次女朱行行,2020年7月被隴南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專業錄取,他忙前忙后為她協調辦理了助學貸款,解決了學費問題。同時,還為朱行行找到一份暑假家庭教師的工作,收入2500元,足夠幾個月的生活費。去學校報到的前一天,他將朱行行接到自己家中暫住,省去在外住宿的費用,并給予500元的生活費。
三女兒朱調兵,中考失利后,他多方協調,免除19800元培訓費,在平涼技術學院培訓4個月后,2020年2月份,16歲的朱調兵在廣州佛山收費站開始上班,每月僅留下1000元生活費后,其余3000元全部打到父親銀行卡上補貼家用。為了節省路費,她從上班至今一直沒有回過家。
兒子朱旭兵,目前在莊浪縣南湖小學六年級就讀。他每次去看望老朱總會給孩子帶些衣服、書包、文具和輔導資料之類的“小禮物”,孩子親切地稱呼他為“干爸”。
三個女兒的前途其實就是朱永發的一塊“心病”,而老柳首先“治愈”了他的這個“病”。從此,村里的人看到朱永發的眉梢終于展開了,臉上也有了久違的笑容。
2020年秋天,一個偶然的機會,柳克儉聽說自己的好友要為年邁的父母找一位保姆,他主動上門聯系,為朱永發的母親找到了一份工作,每月吃住全包,還有2200元的工資。在一次為雇主做飯的過程中朱永發的母親突然感覺胸悶氣短、頭暈眼花,情急之下她第一時間撥通了柳克儉的電話,老柳立即放下手頭工作將她送到縣醫院檢查治療,并支付了800元的檢查費用。所幸老人并無大礙,只是由于勞累導致舊病復發。
安頓好朱永發母親的工作,接下來就得考慮給老朱治病了。他是7口之家的頂梁柱,只有他的脊梁挺直了,這個家才能真正扶起來、立正了、站穩當,才能健步走起來,甚至跑起來。
柳克儉經過蘭州、西安等大醫院親朋好友的幫助,聯系到了治療糖尿病的專家,他親自為老朱掛號預約,又開私家車將病人送到醫院,幫助家屬辦理了入院手續等。經過一系列檢查后,主治大夫進行了對癥治療。在干預治療下,朱永發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后續又通過藥物調理,老朱的身體比以前好多了。
健康狀況有了很大改善后,柳克儉便開始著手改善老朱家的住宿條件。
以前,朱永發一家7口擁擠在破舊的房子里,眼看孩子們一天天長大,屋子的空間越來越小,生活起來也多有不便。為此一直以來老朱免不了憂心忡忡。
柳克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雖說是一家人,但也是幾輩人了,這么老擠下去也實在不是個辦法。
于是,2019年盛夏的一個夜晚,柳克儉和老朱聊罷果園的事,便開始慫恿老朱繼續修建房屋。經過一番苦口婆心的解說,老朱終于動了心。其實,老朱不是沒想過修房的事。他日思夜盼,夢里都在想啊,只是他心里沒底氣,手頭就攢下這么點血汗錢,還指望著投入到果園中,靠蘋果賺點利潤。他擔心一旦動工,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等全得往里面砸錢,萬一碌碡拉到半山上,資金周轉不了導致停工,這不明擺著讓人家看笑話么?柳克儉自然看出了老朱的顧慮和窘態,他讓老朱放心大膽地修房,到時候如果資金有缺口他會想辦法堵上。這下老朱等于吃了定心丸,下定決心破土開工,修建房屋。
雖說朱永發攢下了一點資金,但對于繼續修建房屋而言還是杯水車薪,很快資金就跟不上了。柳克儉知道后及時向縣公司匯報,經過領導班子出面協調,從省電力公司扶貧沈岔村的23.6萬元資金中撥出2萬元專門用于朱永發修建房屋。柳克儉個人先后出資5850元為其購買了9000塊紅磚,出資5000元為其購置了地板磚等,出資3000元為其購置了門窗。在柳克儉不遺余力的資助下,從2016年動工修建的房子終于徹底竣工,朱永發全家于2020年1月搬入了新居。當天一大早,朱永發在電話中盛情邀請了柳克儉,讓他一定抽空過來,親眼見證一下自己的幸福時刻。柳克儉欣然赴約,當天隨禮500元,并為其購置了1條高檔毛毯。
柳克儉還清楚地記得,當初老朱從他手中接到錢的瞬間,雙手不由自主顫抖得厲害,連說話都有點語無倫次了。這次談話之間,柳克儉向他聲明:“別人的錢不還不行,我這點錢,啥時寬裕了啥時候還,萬一還不上了,等于我給你修了兩間房子,算是我的一點心意。”
“那怎么行呢?等我的蘋果賺了錢,一定還給您。但是可能要比別人晚一些。”老朱表示,今年的一茬蘋果如果不出意外,肯定能賣出好價錢,到時候他就能給老柳還一部分了。
交談時,朱永發的言辭里,充滿了深情的感激和感恩。他說:“吃水不忘挖井人。咱縣公司領導和幫扶隊員對沈岔村的村民真的好,你們是真幫扶、幫真貧,心里真正裝著大伙哩,千方百計為大家著想,幫助大伙兒拔掉窮根,讓人人都富起來。尤其是老哥你,讓像我這樣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人能夠看到希望,走出困境,這在以前,我連做夢都夢不到啊!”
考慮到老朱還要趕到果園套袋,老柳也不再打擾,匆匆告別后,健步走在趕往下一戶幫扶對象王滿滿家的路上。看到村里朱永發等鄉親們過得紅紅火火,他的心里別提有多高興。
柳克儉剛開始結對幫扶時,無論在任何時候見到朱永發,他都眉頭緊鎖,表情木然僵硬。現在,無論啥時候看到老朱,都是雙眉舒展,甚至眉飛色舞的模樣,面部的表情也比以前豐富多了。老朱是真正的“喜”上眉梢了。柳克儉感慨萬千,在心里一遍遍默念著、祝福著:“永發,永發,不就是永遠興旺發達么?”
出村的路上,一路槐花相伴,空氣里到處亂竄著香甜的味道。是的,這是沁人心脾的甜蜜,這是蜜一樣的味道。這難道不正如沈岔村鄉親們甜蜜的日子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