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軍,一個熟悉的名字,工作三十二年來,他從一名初出茅廬的小伙子,成長為公司的技術能手、業務標兵。在人生的坐標上,他用一個又一個向上的點,組成了一條堅韌又充滿張力的曲線;用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嚴謹扎實的工作作風,默默地書寫著自己壯美的人生;在電力線路設計這一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刻苦鉆研鑄就匠心
1989年1月,汪建軍進入國網江蘇如東縣供電公司工作,先后在公司線路工區、輸配電工程公司、生產技術部、設計室等部門從事輸配電線路運行檢修及相關技術管理工作,1994年9月到1998年8月期間完成了南京工程學院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專業大專學歷的函授學習,2001年取得助理工程師職稱,2004年取得送電線路專業技師職稱,2011年12月被國網人才評價中心評定為電力工程技術工程師。
面對非科班出身的窘境和理論與實踐的挑戰,汪建軍深知只有打牢基礎、縮小差距,才能更好更快地融入這個集體,勝任這份工作。他抱著“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執著與追求,以頑強的精神和韌勁,潛心學習和研究電工基礎、電工材料、高壓工程技術專業知識和智能變電站、智能配電網等新技術。工作初期,他堅持邊工作邊學習,積極參加各類培訓,了解掌握公司系統最新頒布的各種規章制度及相關設計規范要求等,加快知識積累。
農(城)網改造,工作量非常大。面對種種壓力,汪建軍不斷學習各種技能,努力學習和掌握電力系統運行方式及其特點,了解如東配電網運行情況,同時跟隨老師傅們勤下現場,讓理論知識和實踐更好的結合。他主動放棄休息時間,利用各種資料進行專業學習,有針對性地強化專業知識儲備;同時對自己不清楚的問題及時向老師傅求教。勤思、多做、苦學、牢記,給他增添了許多工作信心,實踐經驗得到豐富。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到公司工作三十二年來,汪建軍一直從事輸配電線路技術管理工作,在線路設計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對如東縣內所有變配可以說是了如指掌、爛熟于胸,工作中得心應手,設計時輕車熟路。隨著技術與管理經驗的積累,業務水平與管理水平大幅提升,逐漸成長為一名既懂管理又有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同事們親切地稱他“汪工”。
2010年,公司系統實行主多分開,設計室歸屬集體企業后實行人員重組,大批骨干被調離,而工程任務異常繁重。在這種情況下,汪工把崗位當陣地守,把工作當事業干,把奉獻當本分看,主動承擔了大量急難險重任務。2018年8月,公司機構人員又一次變動,設計咨詢部線路組人員緊缺,汪工主動承擔了線路組班組管理工作,同時承擔用戶工程、市政遷改工程、居配工程等大量工程的設計任務,以及部分工程外包設計任務的管理工作,手把手悉心指導班組兩名年輕員工,讓他倆從方案制定、現場勘察、設計制圖各個環節一步步學習,從零開始逐漸走向成熟,并初步具備獨立完成設計任務的能力。
隨著如東工業經濟和城市建設發展的提速,新上用戶工程、房地產項目和市政遷改工程呈現出井噴式增長之勢。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設計咨詢部承接的設計任務也是源源不斷,汪工帶領線路設計組的同事們,完成了三峽新能源南通有限公司20KV電纜線路工程、江蘇國信天然氣有限公司20KV線路工程、南通香江置業有限公司10KV線路工程等重點工程設計任務,受到了地方政府和業主單位的一致好評。
從業三十二年來,記不清多少個周末,多少個節假日,多少個夜晚,汪工都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初心不改、默默加班;記不清多少次無眠,多少次冥思,多少次雕琢,他沉浸在一份份研究報告、設計圖紙中,摸爬滾打、淬煉成長??恐@份身先士卒、不求得失,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的精神,汪建軍同志很快成為成為線路專業設計的行家里手、行業標兵,他所負責設計的工程每年都有2-3項獲得省市級的優秀設計獎、優秀咨詢成果獎。
線路設計苦中有樂
電力線路設計有著它的特殊性,有外業和內業之分,外業風吹日曬、內業繁雜量大。從前期勘察現場,與用戶、供電公司營銷部及設備管理部門確定供電方案,帶領專業測繪單位進行現場測繪及隱蔽管線探察,繪制好路徑方案圖后,與屬地規劃單位進行路徑方案復勘。有些工程因涉及架空線路、地埋管線及市政管網及路橋等公共設施等復雜地形條件,往往需要反復多次現場踏勘,才能確定可行的路徑方案,同時還要與用戶及規劃部門協調規劃紅線圖的審批,工程前期工作量較大。
選擇從事線路設計這個職業,野外作業少不了,苦和累不用言表。每一基桿位采集定點、每一處道路、河流、交叉跨越都需要設計與測量人員默契配合,測量到位、記錄清楚,為的是給業主精心設計一個好的工程方案,提交一份優質設計資料。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單調而缺乏新鮮感;夜幕降臨,汪工和他的同事們風塵仆仆的從野外作業現場返回到公司或家里,簡單的洗漱、吃過晚餐后,還得為當天測量的數據、現場草圖進行梳理、歸整,常常是晚上10點以后才能休息。白天外出勘察,晚上回辦公室加班繪制方案圖和施工圖成了常態。
“干,就干好!”是汪建軍對工作的態度。在工作中他堅持“用技術說話!”2014年4月,汪工接受220KV劉馬線接地電阻測量任務,測量的結果阻值均偏大,他立馬組織檢修人員到現場進行開挖檢查,發現較多接地體銹蝕嚴重,經認真取樣分析后得出如下結論:此線路已運行長達16年之久且原接地引下線采用φ8圓鋼,加之當地農田頻繁更換種植品種,大量使用農藥,導致土壤的PH值減小,土壤酸性明顯加強,引起接地引下線鋼筋嚴重銹蝕。汪工立即向領導匯報并建議將原接地組接地線更換為φ10圓鋼,很快得到領導同意,更換后的接地體截面積比原來增大56%,防腐能力得到加強。
今年五月,通洋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建設提上日程,遷改段公路長約16KM,涉及遷改的10KV配電線路26道,400V線路66道,遷移配變3臺,新增配變9臺。為優質高效完成高速公路建設中涉及到電力桿線的遷移工作及保證高速公路建設施工安全用電,汪工多次與相關職能部室,掘港、長沙、大豫等三個供電所及施工單位人員一起,對沿途電力桿線遷移方案進行實地查勘,制定遷移改造方案。工作中,無論是泥濘小路,還是溝洼河塘,汪工一行都是不懼困難,利用近一個月的時間,跑遍了所有的遷改點,并對每個點的情況做了詳細記錄?;氐焦竞蟊阌胊utocad繪制了線路走向圖、相序圖,交跨圖,并將新舊圖紙進行銜接、更新,確保圖紙資料與現場相符,與設備相符,保證了數據真實性。
有人說“做線路設計真舒服,每天游山玩水、自由任性。”但事實并非這樣,做線路設計,常常是身心體力雙重付出,春夏雨水與烈日常常把野外作業人員搞得遍身濕透和汗流浹背,而秋冬寒風與荒蕪更讓人瑟瑟發抖,汪建軍同志硬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支持下來,并且一支持就是三十二年,可謂非常不易。做線路設計這么多年,看似輕巧,一切順理成章,但其中哪怕有一點小失誤,業主和施工方就可能會誤解或刁難,受委屈在所難免,誤解、非議、得不到認可帶來的郁悶煩惱,只有汪工自己知道。
線路設計工作雖苦,但汪工內心里卻感到充實。同事之間相處和諧,同進退、共患難,根據工程項目情況不同,時而一兩人一組、時而三四人一組,早晨一起抬著測量儀器、背著木樁、斧頭、油漆出發,晚上一起圍著筆記本電腦連點畫線、一起討論優化設計方案;每一個設計項目的評審通過,汪工就感覺到是對自己和團隊饋贈和認可,內心無比的喜悅和放松,由此激發出更大的工作動力。
前行路上追求卓越
作為一個技術人員,汪工工作時認真仔細、勤于思考,他注重改進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他始終保持一顆平常之心,在平靜之中追求卓越、在平凡之中創造價值。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電能的需求日益增加,電力工程的建設規模也不斷拓展。針對電網建設的成熟化,現階段電網建設正在往高品質、高性能方向發展,這勢必對電力設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設計人員不斷地設計創新、突破,采取新思維、新方案解決電力線路設計中出現的各種復雜問題,為堅強電網建設做足充分的準備。汪工順應新形勢,學習新知識,在線路設計這一廣闊天地里不斷創新,奮力前行。
一花獨放不是春,要圓滿完成工作任務必須依靠團隊的力量。多年來,汪工通過傳、幫、帶,熱心指導和提高線路設計組成員的專業技能,積極策劃和參與公司組織的的技術交流共享活動,把工作中的經驗及教訓與大家共享,從而創建了一個團結、有凝聚力的線路設計團隊。
2002年至2004年期間,汪工參與南通供電公司組織的送電線路技能競賽,通過競賽拓寬了視野,2003年代表如東縣供電公司參加南通供電公司送電線路技術比武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2004年他所在的單位獲得南通供電公司輸電線路專業勞動競賽優勝單位。
在線路工區和生產技術部工作期間,汪工加入了公司創新QC小組,2003年他主導的《沉井法組立直埋式電桿的嘗試》獲得南通供電公司優秀QC成果。2006年,由汪工主要編寫的《架空送電線路導線修補工藝的創新》,通過文字、圖表、圖片、視頻多種形式對成果進行了形象化的闡述,這項成果在南通供電公司發布后,被選送參加了江蘇省電力行業協會發布,獲得優秀成果獎,隨后,又獲得華東電力行業優秀QC小組成果二等獎,在全國第28屆質量管理大會上,汪工所在的QC小組被評為全國電力行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
同時他編寫的《送電線路鹽密度測試情況分析》和《送電線路接地電阻測試情況分析》兩篇運行分析材料獲得安全性評價專家組的好評,并作為典型材料與其它市縣公司進行交流, 他撰寫的論文《送電線路部分參數測試、分析、處理與安全穩定運行》獲南通電機工程學會2006年優秀論文獎,同時該論文發表在科學時代雜志社主辦的《科園月刊》2009年第10期上,其研究成果在行業中受到了廣泛關注。
三十二年來,汪建軍同志憑著對事業的執著追求,憑著鍥而不舍的鉆勁和過硬的技術本領設計了一個又一個的優質工程,并不斷實現自我超越,先后被授予“知識型員工”、“先進工作者”、“ 安全生產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事業沒有終點,學習沒有終點,拼搏沒有終點!汪建軍在電力線路設計的道路上繼續踏實前行,書寫著一段段燦爛的人生篇章!同時他的工匠精神也必將激勵新一代線路設計人努力拼搏,奮勇前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