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彪,國網長沙供電公司帶電作業分公司配網不停電二班副班長。曾獲“國網工匠”“全國電力行業技術能手”“湖南省五一勞動獎章”“湖南省技術能手”“長沙市百優工匠”“湖湘電力工匠”“長沙市勞動模范”等榮譽。
日前,位于寧鄉市二環南路上的三根10千伏電線桿,因導線破損,亟需來一場“外科手術”來解決用電安全問題。“手術”的難點在于“不停電作業”——周圍用電戶達4萬戶之多,停電作業勢必會影響居民生活。
“若用傳統的不停電施工模式,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施工時間長達12小時之久。”在經過團隊商討后,國網長沙供電公司帶電作業分公司配網不停電二班副班長賀彪,當場決定采取“移動旁路開關車+旁路作業+絕緣斗臂車+自主創新裝備”的綜合不停電作業方案,搭建一套臨時旁路供電系統,再利用便攜式絞磨收線機、可調式折疊絕緣架等裝置提升作業速度,在保障用戶不間斷供電的同時快速實施導線更換。
賀彪正在進行帶電作業。受訪者供圖
最終,僅用6個多小時便完成了三線共桿消缺的任務。對于賀彪而言,完成這種艱巨的挑戰,如同家常便飯。據統計,從業十余年,賀彪完成超高壓、特高壓輸電帶電檢修近百次,進入強電場數十次,避免電量損失超過1億千瓦時;參與配電帶電作業7000余次,增加供電量3500萬千瓦時,減少停電時戶數近40萬戶,消除各類缺陷千余次,減少客戶停電時長2萬多小時。
堅守:寒冬酷暑常在線
2007年,賀彪從大學畢業。因為招聘會上聽說帶電作業都是精兵強將,是學真本事的地方,這個學電力營銷專業的寧鄉伢子向當時負責招聘的領導主動請纓,一句“我想干”,從此跟帶電作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何為帶電作業?就是在不停電的情況下開展線路作業。但人體的安全電壓是36伏,國內的家用電壓是220伏,而常見的戶外高壓電線動輒就達到±1000千伏,對此進行帶電作業,對作業人員的技術和勇氣無疑是巨大的考驗。
2008年初,入職剛半年的賀彪便迎來了其“帶電護衛”職業生涯的第一個挑戰。那一年,湖南電網正經歷50年難遇的特大冰凍災害,多條500千伏線路相繼發生冰閃跳閘及倒塔斷線事故,賀彪和他的同事們一起頂風冒雪,日夜奮戰在抗冰救災的第一線。
“當時像手指頭粗的電線,結冰后就有碗口粗,是幾何倍數的,當時結的冰都是鐵塔的幾倍重,而且很多地方都是在野外、山地、森林里,我們只能翻山越嶺,從塔下爬上去,帽子就已經結冰了。”賀彪回憶。
一場雨雪,一程守護。賀彪和他的“星城帶電護衛”伙伴們攀上高高的桿線,在冰柱雪棱里疏導操作,在零下幾攝氏度的凌晨里守護著萬家燈火。他們用熱血融冰的身影,讓明亮的“帶電黃”在“冰雪白”里熠熠生輝。
每年的7月,湖南進入高溫晴熱模式。然而在晴熱高溫持續、電力負荷吃緊的時候,美麗的湖湘大地依舊璀璨綻放。因為越是這樣的時節,賀彪他們越是迎難而上,直面高溫“烤”驗,“汗”衛平穩保供電。
每次完成任務后,脫下絕緣服的賀彪,輕輕一擰,就能見識到什么是真正的“汗如雨下”,“一斤汗換一度電”名副其實。
“不停電”就是對用戶最好的服務。正因為賀彪帶領班組成員一起練習技能、提升本領,賀彪所在的班組先后獲得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工人先鋒號、國網湖南電力“一體四翼”勞動競賽配電專業優勝班組一等獎等榮譽。
創新:鉆研技術讓居民不停電
在2016年的一次配網帶電作業中,作業現場設備線夾螺母銹蝕嚴重。賀彪發現,作業人員要使用活動扳手和棘輪扳手反復操作才能艱難擰下螺母,影響了工作效率。
于是,他利用下班時間查閱相關書籍和資料,不斷畫圖紙、計算數據……同年10月,賀彪成功研制出了可快速破開銹蝕螺母的工具。有了這個工具,原來需要3個人輪流操作2小時的螺母拆除工作,只要1個人用20分鐘即可完成,提高了現場工作效率。
針對配網帶電作業立桿、撤桿作業較多,導線轉移困難的問題,賀彪和班組成員討論解決方案,研制出了“10千伏帶電立、撤多回路桿提升導線”組合工具。該工具將原有的操作時長縮短了1小時,不僅提升了作業效率,還進一步保障了現場作業安全。
這些年,賀彪用實干解決問題,用創新解決難題,參與研發了“10千伏電纜線路不停電作業新方法及應用”“配電線路引流線絕緣支撐架”“10千伏電纜不停電作業旁路柔性電纜豎立式安裝固定裝置”等多項創新成果。
其中,7項創新成果獲得省、市級科技創新一等獎,12項創新成果取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并在現場工作中推廣應用。取之于實踐、應用于實踐,賀彪在帶電作業領域無疑做到了與生產實踐的無縫對接,真正實現了保安全提效率,降成本增效益。
扎根帶電作業一線16年,他始終踐行“不停電就是最好的服務”理念,在超高壓帶電作業和配網帶電作業領域精益求精、不斷進取。從無數次地面演練到每一次高空實操作業,在帶電線路上“起舞”,從“職業小白”逐漸成長為技術專家。
“帶電作業是我自己選的專業,選了就要盡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堅持“實”字當頭、“干”字為先的賀彪言出必行,他將帶領著新時代的長沙帶電“特種兵”,走上更廣闊的專業舞臺,走向“人民電業為人民”更廣闊的天地。(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澤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