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的杭錦旗,綠意正濃,來來往往的貨車正在把美好的生活運送到每個蘇木鎮。巴拉貢鎮的蔬果大棚里,一顆顆水果飽滿豐碩,散發著豐收的香甜;吉日嘎朗圖鎮的南美白對蝦養殖場里,滿池的蝦苗活蹦亂跳;伊和烏素蘇木的風電站里,一座座“大風車”歡快地旋轉……一幅“電助村美、村以電興、民因電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杭錦大地徐徐展開。
“小康電”摘掉“貧困帽”
站在杭錦旗錫尼鎮察哈爾二隊的柏油路上,放眼草原深處,一根根嶄新的“銀線”縱橫交錯,標準化配電設施成排林立。在這里,家用電器靠風光互補、農機用電靠柴油機已成為歷史,電力網架讓草原深處的杭錦兒女們徹底告別了限時用電的歷史。2017年這個小村子實現全村通電,聽社員張生生說,全村通電后,減輕了勞動強度,增加了水澆地,經濟收入翻倍提升,現在一戶生產的糧食比過去一個生產隊還多。
2018年,獨貴塔拉供電所開始實施偏遠農牧區通電工程,易地扶貧搬遷,家沒搬過去電已通進來,機井灌溉,動力電直接通到機井口。通電后,原來的澆地灌溉費用由原來的一畝地15元降低到了8元,這讓一直想電盼電的獨貴塔拉鎮二疙旦村脫貧有了希望。也就是在這一年,杭錦供電公司順利完成全國小康電示范縣的建設任務,并以此為契機夯實農村牧區的電網結構,提升供電質量與可靠性,各項核心指標如期完成,為杭錦旗脫貧攻堅注入動力。電,不僅點亮了萬家燈火,更讓脫貧致富的希望在草原和沙漠深處延伸。
杭錦旗沿河地區的巴拉貢鎮、呼和木獨鎮、吉日嘎朗圖鎮受到黃河側滲影響,當地農牧民長期飲用含氟、含鹽量較高的黃河滲水,極大地影響了農牧民身體健康和生產生活。杭錦供電公司黨總支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解決飲水安全的重要目標,為了讓老百姓喝上安全水,必須要在沙漠中修出一條輸電線路來。沙漠架線一里難于平地十里。為了早一點讓水源地工程順利送電,2019年,黨總支挑選骨干力量組成“電駱駝”黨員志愿服務隊主動出擊,他們以超乎想象的堅定信念和頑強意志,肩扛導線、弓腰登步,在綿軟的沙地里艱難前行。有了黨員們的率先垂范,歷時55天,總長57.76公里的“電力穿沙線路”屹立在沙漠腹地,水源地供電工程提前36天送電成功,沿黃三鎮四萬余農牧民飲水安全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
“水當家、路先行、電帶路、工致富”,得益于“小康電示范縣”和農網改造工程建設,2019年底杭錦旗的供電可靠性達到99.89%,高于國家小康電示范縣的建設標準。主網基本實現雙電源、雙主變,城區實現10千伏線路的互帶供電智能電網,有力的滿足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用電需求。多個大型項目相繼入駐杭錦旗,鄂爾多斯能源產業示范區、塔然高勒煤炭開發區在這里落地生根。依托工業項目的引入,杭錦旗在“十三五”期間成功摘掉了自治區級貧困旗的帽子,為當地百姓致富增收指引了新出路。
“優質電”助力“鄉村興”
黃河九曲隨彎轉,沙漠腹地產業興。摘掉了“貧困帽”,杭錦旗也在逐步探索適合自身的發展方向。隨著現代農牧業的發展,杭錦旗舍棄了曾經高耗能、低收益的粗放發展模式,轉而向產業集群、綠色發展的模式轉變。而電力的發展在這其中“穿針引線”,記錄著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不斷轉變。
過去,杭錦旗烏定補拉格嘎查村民們用電都是使用手搖式柴油機,村民使用起來費時費力。沒有穩定的動力電供應,水泵用不了,村里要引進蘑菇種植基地也遲遲沒有下文。2020年4月,“電駱駝”黨員志愿服務隊走進烏定補拉格嘎查,與施工人員同吃同住,助力通電工程按時完工,解決了當地92戶人家水井、水庫的動力電供應,蘑菇基地也順利投產。
如今,走進烏定補拉格嘎查蘑菇種植基地,菌棒墻一字排開,蘑菇長勢喜人。“我們這兒基地的蘑菇口感好,一袋菌棒最多能出4茬,這蘑菇種植簡單,也不愁賣不出去。”談到蘑菇基地帶來的好日子,村支書張天明的笑容格外燦爛。“但企業生產沒電可不行,溫度濕度的控制都離不開電,這個基地的直接受益群眾有200多人,人均收入增加了1500元左右。”通過引進專業化企業進行品種改良,創新發展鮮蘑種植……杭錦旗塔然高勒烏定補拉格嘎查在山溝里趟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道路。
藍天綠草風正勁,綠色杭錦新發展。杭錦旗的風力資源穩定性高、連續性好。2022年以來,三個風力發電項目集中開工,預計年底實現并網發電,杭錦旗的風力發電規模將達到163萬千瓦,年發電量也將達到58億千瓦時。風從草原來,電送千萬家,為實現“雙碳”目標,杭錦旗也在積極打造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發電及能源外送國家級示范基地。杭錦供電公司積極協調,“黨員示范崗”主動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為工程的前期流程打通渠道,為“綠電”發展鋪平道路,用強健可靠的電網為杭錦旗綠色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十年光景匆匆,杭錦電力的飛速發展見證了杭錦旗時代的進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從“風光互補”到“小康電示范縣”建成,從助力“脫貧攻堅”到服務“鄉村振興”,電力事業的飛速發展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動力,推動杭錦旗社會經濟發展走上“快車道”。(張宸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