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四川南部縣供電公司建興供電所志愿者來到建興鎮楊家灣村,為幫扶對象李博(化名)送上愛心資金。李博是南充供電公司為夢點燈——“電”亮鄉村留守兒童書桌“一平方”志愿服務項目的幫扶對象之一。該項目以改善鄉村留守兒童課后學習燈光條件為切入點,聚焦學生心理、生活關懷,將電力行業特色融入志愿服務實踐,至今已持續10年。
一次走訪催生一個志愿服務項目
2013年農歷除夕,在川北小山村永定鎮洪山村2組,鞭炮聲不絕于耳,各家各戶的年夜飯剛剛上桌。袁興芳將簡單的飯菜端上桌,卻不見了孫女的身影。她推開房門,發現孫女正抱著爸爸的遺像,口中喃喃道:“婆婆,我想爸爸了。”
四川南部縣供電公司志愿者為幫扶學生講解安全用電知識。
袁興芳的孫女名叫李茹欣(化名),當年5歲,父親病故,母親改嫁,與她和老伴一起生活。兩位老人靠打零工、種地為生,日子過得很拮據。那年春天,經當地政府牽線,南部縣供電公司志愿者與李茹欣結成了幫扶對子。
2013年3月的一個周末,春暖花開,南部縣供電公司志愿者周娟、楊勇彬等5人來到李茹欣家。探望結束后,幾個人正要離開,袁興芳問:“你們還會再來嗎?”
看著老人期盼的眼神,望著年幼的孩子,楊勇彬俯下身,抱了抱李茹欣說:“我們不是一時興起,會一直做下去的。”
“一定要堅持下去”,這是幾個人在返程途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怎樣才能形成長效機制、讓幫扶有實效?他們商量,幾人分工協作,分別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學習條件、心理成長等方面提供幫助。他們還給自己的志愿服務起了個名字——“螢火蟲”,寓意以點點光芒照亮留守兒童的童年。
螢火微光凝聚成炬
“螢火蟲”力量雖小,也能微光成炬。在周娟等5人的帶動下,身邊越來越多的同事加入了志愿者的隊伍,幫扶的留守兒童也越來越多。“螢火蟲”志愿服務項目漸漸發展為南充供電公司的志愿服務品牌。該公司還聯合政府相關部門、社區、社會愛心組織等,進一步拓展幫扶渠道,逐步形成規模效應。
“我愿意盡己所能,不計報酬,關愛他人,關愛社會。”2017年10月11日,南充市張思德服務聯盟在南充供電公司正式成立,近100名志愿者莊嚴宣誓,拉開了聯盟為民服務的序幕。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南充市大量農村青年涌入城市務工,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南充供電公司黨委黨建部結合志愿者的意見反饋,于2022年4月推出為夢點燈——“電”亮鄉村留守兒童書桌“一平方”志愿服務項目。該項目以改善鄉村留守兒童課后學習燈光條件為切入點,創新志愿服務模式,聚焦學生心理健康和學習、生活條件改善。
改善2132名留守兒童課后學習條件
2022年冬季的一天傍晚,寒風陣陣,淅淅瀝瀝的冬雨夾雜著寒意撲面而來。在南部縣碑院鎮九年一貫制小學校二樓教室里,南充供電公司員工楊麗、李爽與孩子們圍坐在一起,陪他們做游戲,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親愛的媽媽,今天家里新買了臺燈和電熱毯,奶奶的感冒也好了。楊阿姨跟您一樣好,我長大了也要像他們一樣……”八年級學生張小月念起自己寫給母親的信。
目前,為夢點燈——“電”亮鄉村留守兒童書桌“一平方”志愿服務項目集合了南充市89家企事業單位的志愿服務力量,通過社區、學校、供電服務網格摸排鄉村留守兒童情況,及時掌握受助對象信息,以多名志愿者定人定責、常態長效幫扶1名留守兒童的方式,先后與268名孩子建立了結對幫扶關系。
自2017年張思德服務聯盟成立以來,志愿者先后為829個鄉村留守兒童家庭義務改造升級室內線路,先后為2132名留守兒童捐贈臺燈,改善課后學習條件。2022年,有5名受助學生考上了西華師范大學、西南科技大學等高校。( 張艷 文/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