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構建涵蓋交通、儲能、發電、工業等領域的多元氫能應用生態
氫燃料電池汽車規范化運營駛入快車道
□ 魏 鎖
氫能是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氫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有著關鍵的意義。3月23日,《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
《規劃》明確了氫能在能源系統中的定位和中長期發展目標,提出了構建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體系,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和示范應用以及完善政策和制度保障體系的若干具體路徑,對氫能產業走向成熟,助力能源革命和“雙碳“目標意義深遠。
《規劃》明確氫能在能源系統中的戰略定位
發展氫能產業,對于推動可再生能源消納利用和終端用能的清潔替代,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有著關鍵的意義。同時,也是我國實現能源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戰略選擇。《規劃》明確了氫能在能源系統中的作用和戰略定位。
第一,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要求,充分發揮氫能作為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高效利用的重要載體作用及其大規模、長周期儲能優勢,促進異質能源跨地域和跨季節優化配置,推動氫能、電能和熱能系統融合,促進形成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與核能等多元互補融合的現代能源供應體系。
第二,氫能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規劃》提出,以綠色低碳為方針,加強氫能的綠色供應,營造形式多樣的氫能消費生態,推動實現油氣的部分替代,提升我國能源安全水平。
第三,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規劃》強調,要踐行創新驅動,促進氫能技術裝備取得突破,加快培育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增長點,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基于對氫能的戰略定位,《規劃》分別就“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各個時期提出了氫能產業的階段性發展目標。到2025年,形成較為完善的氫能產業發展制度政策環境。到2030年,形成較為完備的氫能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清潔能源制氫及供應體系。產業布局合理有序,可再生能源制氫廣泛應用,有力支撐碳達峰目標實現。到2035年,形成氫能產業體系,構建涵蓋交通、儲能、發電、工業等領域的多元氫能應用生態。可再生能源制氫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明顯提升,對能源綠色轉型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聚焦短板弱項,提升氫能產業競爭力和創新力
自2016年《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發布以來,國家已出臺多項政策引導鼓勵氫能產業發展。今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國務院《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均將發展氫能列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為完善氫能發展政策奠定了基礎。《規劃》的出臺,將推動打造氫能產業發展“1+N”政策體系,有效發揮政策引導作用。
氫能產業鏈條長,技術密集,而目前我國技術積累不夠,在多個環節仍存在“卡脖子”技術。《規劃》提出,系統構建支撐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創新體系,圍繞氫能高質量發展重大需求,準確把握氫能產業創新發展方向,聚焦短板弱項,建立完善更加協同高效的創新體系,不斷提升氫能產業競爭力和創新力。
一是持續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水平。《規劃》提出,加快推進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技術創新,開發關鍵材料,提高主要性能指標和批量化生產能力,持續提升燃料電池可靠性、穩定性、耐久性;持續推進綠色低碳氫能制取、儲存、運輸和應用等各環節關鍵核心技術研發。
二是著力打造產業創新支撐平臺。《規劃》要求,聚焦氫能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構建多層次、多元化創新平臺,加快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要素。
三是推動建設氫能專業人才隊伍。《規劃》指出,要以氫能技術創新需求為導向,支持引進和培育高端人才,提升氫能基礎前沿技術研發能力。
四是積極開展氫能技術創新國際合作。《規劃》明確,鼓勵開展氫能科學和技術國際聯合研發,推動氫能全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材料和裝備創新合作,積極構建國際氫能創新鏈、產業鏈。
統籌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
為推動氫能快速發展和成熟,保障應用環節擁有可靠的氫源,加快制、儲、輸各環節基礎設施建設至關重要。《規劃》提出統籌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安全、穩定、高效的氫能供應網絡。
合理布局制氫設施。《規劃》提出,結合資源稟賦特點和產業布局,因地制宜選擇制氫技術路線,逐步推動構建清潔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氫體系。探索在氫能應用規模較大的地區設立制氫基地。
穩步構建儲運體系。《規劃》要求,以安全可控為前提,積極推進技術材料工藝創新,支持開展多種儲運方式的探索和實踐。逐步構建高密度、輕量化、低成本、多元化的氫能儲運體系。
統籌規劃加氫網絡。《規劃》明確,統籌布局建設加氫站,有序推進加氫網絡體系建設。支持利用現有加油加氣站的場地設施改擴建加氫站,探索站內制氫、儲氫和加氫一體化的加氫站新模式。
穩步推進氫能多元化示范應用
在應用領域,低碳氫的大規模使用是實現能源、交通、工業和建筑等領域深度脫碳的最佳選擇之一,尤其是對于難以脫碳的冶金、化工等行業,氫能的應用可實現其深度脫碳。通過因地制宜引導氫能多元應用,可以有效推動用能終端的能源消費轉型和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綠色發展,同時催生氫能市場,帶動氫能全產業鏈協調發展和成本下降。《規劃》要求,穩步推進氫能多元化示范應用,有序推進氫能在交通領域示范應用,拓展在儲能、分布式發電、工業等領域的應用,推動規模化發展。
有序推進交通領域示范應用。《規劃》指出,立足本地氫能供應能力、產業環境和市場空間等基礎條件,結合道路運輸行業發展特點,重點推進燃料電池中重型車輛應用,有序拓展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客、貨汽車應用空間。
積極開展儲能領域示范應用。《規劃》提出,發揮氫能調節周期長、儲能容量大的優勢,開展氫儲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電網等應用場景的示范,探索培育“風光發電+氫儲能”一體化應用新模式;探索氫能跨能源協同優化潛力,促進電能、熱能、燃料等異質能源之間的互聯互通。
合理布局發電領域多元應用。《規劃》明確,有序開展燃料電池發電試點示范,因地制宜布局氫燃料電池分布式熱電聯供設施,推動氫燃料電池在備用電源領域的市場應用,探索以燃料電池為基礎的發電調峰技術研發與示范,開展偏遠地區、海島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示范應用。
逐步探索工業領域替代應用。《規劃》要求,不斷提升氫能利用經濟性,拓展清潔低碳氫能在化工行業替代的應用空間。其中包括以氫作為還原劑的氫冶金技術研發應用,工業生產中作為高品質熱源的應用,合成氨、合成甲醇、煉化、煤制油氣等行業替代化石能源應用。
氫能產業尤其是綠氫產業的發展,最核心問題在于應用端對綠氫的實際需求量。按照《規劃》明確的“多元化”應用方向,未來將催生巨大的綠氫市場,帶動氫能制取-存儲-運輸-應用全產業鏈,以及上游可再生能源發電產業鏈協調發展。通過規模效應,氫能全產業鏈成本將顯著下降。
(作者系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會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