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我國氫能產業頂層設計已初步完成。廣東作為經濟第一大省,具備了“中國氫能看廣東”的各方面先天優勢。
在此背景下,廣東應如何進一步推動氫能產業發展?廣東兩會期間,廣東省政協委員、民進廣東省委會委員、民進惠州市副主委,廣東中歐合作中心主任、廣州市中德氫能源研究院院長鄭勇強提交了《關于推動廣東氫能產業發展的建議》提案,建議廣東應下好先手棋,揚長補短,著力氫能產業的頂層規劃設計,在地區產業鏈互補、關鍵技術突破、制儲運加各環節降本增效等方面先行先試,科學布局,為氫能產業發展貢獻廣東智慧。
2021年11月,《廣東省加快建設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意見征求稿)提出了具體目標:到示范期末,實現推廣1萬輛以上燃料電池汽車目標,廣東年供氫超過10萬噸,建成加氫站約200座,車用氫氣終端售價降到30元/公斤以下。
經過多年探索與實踐,廣東氫能企業已涵蓋氫能基礎設施建設、燃料電池電堆與系統、整車設計、燃料電池零部件制造、應用場景等全產業鏈,擁有鴻達興業股份有限公司(制儲氫)、鴻基創能(市場份額全國第一的膜電極生產企業)、現代汽車氫燃料電池系統(廣州)有限公司(電堆生產企業)等全國龍頭企業,形成幾個布局完整的氫能產業園區,產業集群效應顯著。
其中,廣州、深圳、佛山具備較為完整的氫能全產業鏈,東莞、云浮、中山、韶關、陽江、茂名等地則依托本土優勢發展部分產業。廣東全省已匯集氫能企業超400家,產值超100億元;加氫站建設數量54座,位居全國首位;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2768輛,安全運營里程超3000萬公里。
在廣東氫能產業的快速發展下,也存在亟待解決的難點痛點。鄭勇強認為,廣東氫能產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在于氫能關鍵材料及零部件的一些關鍵技術仍然被國外壟斷;電解水制氫成本過高;氫儲運在區域、成本控制、安全性面臨技術挑戰;缺乏基礎設施布局,全產業鏈上下游聯動難;用氫端需求關注方向過于單一;氫能技術標準不完善等。
鄭勇強建議,廣東制定氫能專項支持政策。根據國家《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出臺專項支持政策。明確省級財政資金支持,對已享受國家財政支持的項目及企業進行獎勵補貼;盡快出臺廣東省氫能產業扶持、燃料電池城市示范群實施細則、獎勵辦法,支持開展低谷電制氫示范等;統籌現有財政資金支持技術研發,如建設氫能實驗室等公共創新平臺,支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研制,支持企業對硬核“空白”技術的研發等。
他建議,應出臺加氫站運營管理相關政策。明確加氫站主管部門,加快加氫站項目科學選址,優化加氫站審批流程,推動加氫站項目建設,引導燃油商用車置換氫燃料電池商用車,支持并指導企業辦理電解制氫項目安全生產許可證。
鄭勇強同時強調了聚焦氫氣制儲運基礎設施降本增效的重要性。他認為,應加大力度支持加氫站建設,推動中石油、中石化建設油氫合建站,建設制氫加氫加油一體化綜合能源補給站,降低氫氣價格和緩解氫源不足問題。多途徑、多渠道加強供氫保障,綜合降低氫能制-儲-運-加-用成本。
鄭勇強還建議,“以原創性研究及突破為支撐,以產業化核心技術突破為重點”,解決成本、耐久性等重大科技問題。瞄準世界清潔能源前瞻性、顛覆性、戰略性發展方向,聚焦“下一代高效燃料電池發動機關鍵技術與材料”,重點突破燃料電池系列工程化和產業化的關鍵技術與裝備。大力度支持現有具備世界先進技術引進資源與優勢的平臺,發揮對外合作優勢,支持與本地先進技術企業開展強強聯合與技術攻關,重點突破氫能產業鏈各環節面臨的重要瓶頸。(記者吳文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