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燃料電池在船舶游輪、自行車、發電、熱電聯供等新興細分領域的應用探索逐步增多,氫燃料電池應用范圍進一步拓展,氫燃料電池有望打開應用新局面。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2022年12月,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53輛和607輛,同比分別增長4.1%和24.9% 。2022年全年,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累計分別完成3626輛和3367輛,同比分別增長105.4%和112.8%。
值得注意的是,除客車、重卡、物流車等道路交通應用市場的加速發展外,氫燃料電池在船舶游輪、自行車、發電、熱電聯供等新興細分領域的應用探索逐步增多,氫燃料電池應用范圍進一步拓展,氫燃料電池有望打開應用新局面。
裝機量攀升
高工氫電董事長張小飛在“共拓燃料電池應用新局面”探討會上指出,2022年1-11月,國內氫燃料電池系統裝機功率為362兆瓦,同比增長156.6%。其中客車氫燃料電池系統裝機量為81兆瓦,專用車裝機功率為263.82兆瓦。
基于此,2022年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數據迎來大幅增長,氫燃料電池專用車成為市場主流。“其中,卡車銷量增長最為顯著,18噸到49噸重卡所占數量最多,有1300多輛,4.5噸燃料電池輕卡截至2022年10月就已售出663輛,相比2021年只有3輛的銷售數據增長了200多倍。”張小飛稱。
“從市場端看,近年來,氫燃料電池汽車主要車型包括公交通勤、環衛車等,上述車型在發展初期均由政府采購,完全由政府主導。”雄韜氫瑞銷售總監林福認為,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實現產銷量的不斷增長與突破,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第一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的政策補貼,幫助市場逐步擺脫政府政策性采購模式,轉向政策性照顧,進一步降低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成本和運營成本。其次,氫能卡車等燃料電池專用車市場潛力大,逐步成為突破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的主要車型。
“目前來看,氫燃料電池卡車主要有三大應用場景。第一是港口城市,港口拖車以49噸卡車為主,且應用場景相對比較封閉,目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受制于加氫站數量建設速度,因此在尋找市場應用方向時,比較封閉的場景更適合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加速推廣應用;第二是干線物流,主要集中在冷藏、城際中型卡車等應用;此外,在內蒙古、新疆、陜西、山西等地有眾多煤礦鋼廠,其對短倒運輸的大量需求將利好氫能重卡的發展。”林福表示,由于適用于港口運輸、干線物流、礦區作業等多個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前景向好。
亟待實現規模化產銷
上述專家強調,如何做到氫燃料電池汽車走向完全市場化的運營,實現健康循環發展,是未來氫能重卡包括氫能中型卡車、氫能輕卡等領域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其中,尋求車輛成本下降最為關鍵與迫切。林福表示,以4.5噸氫燃料電池輕卡為例,在廣東的補貼大概能覆蓋到整個車價的30%-40%左右,從整車廠拿車價格減去國家補貼及地方補貼后,購置成本較為合理,再加上當地的運營補貼,氫燃料電池輕卡或可率先實現規模化推廣。而像49噸的氫能重卡,購置補貼只能覆蓋到整個車價的30%左右。
此外,由于氫燃料電池行業處于發展初期,產業仍面臨部分技術難題。昇輝新能源董事長張毅透露,目前,燃料電池系統性能仍不穩定,剛生產出來的氫燃料電池汽車與已上路運營的舊車在氫耗數據上有明顯差異,不穩定的氫耗將加大企業運營成本。
在雄韜氫雄研發總監唐廷江看來,氫耗上升問題一是由于電堆本身的運行效率在使用過程中不斷下降,或是新電堆性能已實現更新迭代;同時,氫耗和發動機效率關聯最為緊密,電堆和零部件的配合對燃料電池效率提升、降低氫耗而言非常重要。
對此,張小飛認為,要利用當前的補貼時期,快速突破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市場規模,在政府層面、供應鏈成本、產品技術等方面持續實現突破迭代。
多位專家一致認為,氫燃料電池汽車降本的關鍵在于能否實現規模化產銷。雄韜氫雄研發總監唐廷江強調,現階段2500元/千瓦的系統平均價格,隨著產業技術進步和規模化效應疊加,未來有可能降到1000元/千瓦的水平,進而推動整車的降本。
拓寬應用場景
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氫發電系統裝機量接近10兆瓦,同比增長186%。目前國內氫發電單個項目裝機功率向兆瓦級發展,預計到2025年,國內氫發電市場需求量約400兆瓦左右。同時,發電領域系統產生的熱量通常回收利用,電效率通常在40%-50%,熱電效率在80%左右。
唐廷江認為,目前來看,氫儲能和氫發電領域有較大發展潛力。從氫儲能角度來看,把光氣電轉化成氫氣,適用場景很多,這意味著氫儲能技術有豐富的應用場景支撐,例如我國西北地區有豐富的風光資源,是氫儲能和氫發電的最佳應用場景之一。從技術角度來看,氫儲能與氫發電在設備上和光伏發電設備有一定關聯,因此無論從應用場景、技術門檻來講,氫儲能與發電將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鴻基創能副董事長兼首席技術官葉思宇提醒,氫能固定式發電對燃料電池性能有特定要求,如電堆效率提高、氫耗降低、長壽命、高穩定性等。此外,當前用氫燃料單純地發電并不能帶來足夠的經濟效益,最好與熱電聯供結合,以提高利用效率,未來逐步向市場化運營邁進。
與此同時,氫未來可能成為主流的零碳排放船舶動力替代燃料。葉思宇指出,氫能在輕型船舶,特別是湖泊和短距離的內河運行船舶上的應用,與鋰電相比優勢并不明顯,而在重載遠途船舶應用上,優勢才更加明顯。需要注意的是,重載遠途船舶需要加注大量的氫燃料,儲氫方式如何選擇是氫能船舶領域探索的重要方向。“現階段,氫能船舶將持續進行示范性探索應用,液氫、氨、甲醇等儲氫方式需要同步發展,儲氫加燃料電池系統經濟賬算得過來,方可實現氫能船舶的規模化推廣應用。”(記者 仲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