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湖美,美在瀛湖水。
瀛湖水清,可觀云影,可見魚躍。瀛湖水綠,溫潤如玉,浩瀚無垠。瀛湖水奇,雨霧云煙,氣象萬千。
瀛湖之水何處來?
上世紀八十年代,漢江上游安康城西南的火石巖處修建安康水電站,夾山筑壩,壩成湖出。于是,有了西北五省最大的淡水湖,湖區面積達77平方公里,有了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的景致,人稱“陜西的千島湖”。
雨從天空落下,霧自山腰升起,雨中的瀛湖是一幅淡墨山水。雨滴落在山間,落在屋檐,落在湖面。雨滴在湖面蕩開一圈圈漣漪時,一群人正緊盯著電腦屏幕上一個又一個閃爍的小紅點,從水情測報系統的流域圖上,獲取瀛湖和周邊站點的降雨信息。
他們是安康水電站工作人員,桃花盛開時,他們跋山涉水在百余公里外的三十余個雨量監測站點查看遙測設備,走訪上下游梯級電站溝通防汛信息,穿梭在大壩上下,周而復始維護每一個防汛設施。進入五月,他們守在大壩,守著瀛湖,白天黑夜,須臾不離。暴雨來了,他們為江河把脈,與時間奮戰。雨過天晴,又趕赴重點工程的項目現場,趕到沿江居民的家中進行回訪。他們幾十年如一日與水相伴,關注著每一滴水來自哪里,去向何處。
安康水電站的建成,肩負著伏波安瀾的重要使命。漢江,為長江的最大支流,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稱滄浪水。漢江洪水早在南宋就有記載,民間流傳一種無奈的說法:“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兩山夾一川的地勢,如葉脈般分布的支流,眾多的梯級電站,讓這群守護安康家園的人,不敢絲毫掉以輕心,每一滴水都如千鈞重負,關系著下游百姓的安危。
在他們的守護中,安康水電站水庫大壩,用巍峨的身軀,攔截洶涌激流,削峰、錯峰、滯洪,自1989年下閘蓄水以來,平穩度過了32場過萬流量洪水。2010年7.18,將五十年一遇洪水降至二十年一遇,最大程度保護了下游群眾賴以生存的家園。2011年9.18洪水過程,推遲安康城區洪峰過境時間17小時,避免了城區百姓夜間搬遷,漢江防汛撤離轉移無一人傷亡。2020年,攔蓄洪水6.5億立方米,有效減輕漢江流域和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壓力。許多時候,他們騰庫早、泄洪小、流量勻,超過1萬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在安康市民不知不覺中悄然過境。
漢江水流過瀛湖,流過大壩,穿城而過。沿岸的燈火把安康的夜晚裝點得激情四射,閃爍的光影倒映在寬闊的江面,像晃動的七彩的虹。水意味著平安,更意味著光明。1990年12月12日,安康水電站4號機投產發電。1992年12月25日,電站單機容量20萬千瓦的四臺機組全部聯網,安康和西安的電量更加充沛,陜西電網的調峰、調頻能力大大增強。
如何把每一滴水都變為清潔的電能,安電人從未停止努力和探索的步伐。這個七十年代設計、八十年代施工、九十年代投產的電站,它沒有一流的設備,沒有兄弟單位后來居上的機遇和優勢,他們注定面臨著更多的風雨洗禮。
弄潮兒當勇立潮頭!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他們打響了一場場設備翻身仗。2002年實現了機組計算機監控;2010年完成了110KV和330KVGIS的更換;2016年至2020年完成了4臺機組首輪次A修,一步步推動企業實現“華麗蛻變”。發電三十年來,安康水電廠累計發電達645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煤225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896萬噸,生態環保效益明顯。
一湖好水滋潤一方百姓,清澈的瀛湖水,把沿途的林子、田陌、村莊,映照得水色迷離。白色的水鳥在碧綠的水面,劃出優美的弧線。往來船只載著游客的歡笑,飛濺起清澈的水花。沿岸農家的炊煙裊裊,飯菜飄香。瀛湖的楊梅、枇杷、金錢桔、紙核桃,從漢水出發,走向四方。
這漢水也通過南水北調去往北京。為守護這江清水,安康水電廠共產黨員服務隊員們成為漢江“清道夫”,開展常態化庫區漂浮物打撈,漂浮物最多的時候,他們吃在船上,住在船上,守護著綠水青山,守衛著人類的家園。累計打撈漂浮物18萬余立方米,確保漢江出陜斷面水質保持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在庫區周邊植樹2萬余株,綠化面積450畝,建成了綠滿山、花滿園的“花園式工廠”、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一代又一代安康水電人與水相伴,將歲月融入山川河流。
水自瀛湖來,承載著安康水電人的光榮夢想,帶給沿江兩岸人民安瀾、宜居和繁榮。她奔流不息,一路向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