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宣城市聚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抓手,不斷強化生態環境要素保障,全力推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將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納入《宣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印發《宣城市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編制工作方案》等,大力推進雙碳試點園區和低碳場景建設。寧國經開區被評為省碳達峰試點園區(全省共5個),寧國青龍鄉龍閣村入選安徽省十大低碳應用場景,郎溪港口碳中和+船舶碳中和入選全省12個低碳應用場景提名。探索林業碳匯工作,借鑒“安徽林業碳匯第一單”模式,相繼在工礦領域探索建成“低碳礦山”,推動林業碳匯收益權抵押、授信貸款落地。落實森林碳匯保險,出臺《宣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林業助推低碳社會發展的意見》,由點到面創新了多個全省第一,實現“點上探索——線性推進——面上政策”的三步走跨越。
扎實推進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嚴把“兩高”項目準入關,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開展環評“打捆+承諾制”審批、環評審批和排污許可“兩證合一”創新試點,落實環評審批正面清單制度,對98個項目實行告知承諾制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時間壓縮至法定時限40%以內。
積極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統籌全市環境要素總量指標,壓實各縣市區政府減排責任,建立生態環境要素保障會商協調推進機制,確保重大項目依法依規落地。優化監管方式,將145家環保管理良好企業納入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對8家輕微違法違規企業運用“免罰清單”實施免罰。(記者 劉暢)
來源:中宣在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