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生產設備的低鳴聲,一粒粒綠豆大小的顆粒硅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的中環產業園內,內蒙古鑫環硅能科技有限公司10萬噸顆粒硅生產線是新近投產的又一個項目,進一步豐富了內蒙古乃至國內硅料生產的技術路線。
“相較于棒狀硅,顆粒硅體積小、流動性強,利用率更高,還能避免摻入雜質。同時,生產顆粒硅的電耗更低,可實現光伏發電全生命周期至少80%的碳減排。”內蒙古鑫環硅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付緒光介紹,項目剛投產半個月,產品質量已達到設計水平,預計明年一季度達產。
在占地約3000畝的中環產業園內,聚集著中環、歐晶、鑫環等十幾家新材料企業,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光伏單晶硅生產基地之一。該園區的發展壯大,正得益于光伏產業的鏈主企業——TCL中環以商招商,不斷吸引配套企業落地,打造起光伏產業的全產業鏈。
強龍頭、補鏈條、聚成群,正成為內蒙古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緊盯行業頭部企業和產業鏈關鍵環節,全力打造新能源產業集群。”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副局長陳錚表示,內蒙古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近幾年風光大基地和源網荷儲、風光制氫等能源開發項目加速落地,為全區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創造了歷史性機遇。
為推動新能源全產業鏈、集群式發展,內蒙古加強頂層設計,優化空間布局,以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通遼4個基地為基礎,以風光氫儲4條產業鏈為重點,科學謀劃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的方向和路徑。
包頭致力于打造“世界綠色硅都”,短短幾年間,便集聚了通威、協鑫、大全等40多家光伏企業,2022年全市光伏產業產值超千億元。
“我們本著‘既求全、又求強’的原則精準招商,繪制產業鏈圖,精選頭部企業。同時,因勢利導構建產業體系,縱向上延伸產業鏈條,橫向上完善產業配套,形成高質量的產業生態。”包頭市委書記丁繡峰表示。
例如,做單晶拉棒的包頭美科硅能源有限公司的生產原料,便產自對門的內蒙古通威高純晶硅有限公司,生產所需的坩堝、光伏玻璃、光伏支架、EVA膜等配套產品項目也同步投產……在這里,晶硅光伏企業“門對門”的情況并不少見,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實現產品就地消納、配件當地采購。
“能源大市”鄂爾多斯加快構建集能源生產、裝備制造、應用示范于一體的“風光氫儲車”全鏈條產業集群。國內首個零碳產業園——遠景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內,引進了10多家光伏、氫燃料電池、儲能、新能源汽車企業,“風光氫儲車”零碳產業鏈集群正加快形成。
今年9月,中船風電(錫林郭勒)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在錫林浩特市開工建設,該項目圍繞風機裝備制造業精準延鏈補鏈,填補當地產業空白。如今在錫林郭勒盟,草原不再是唯一的名片,風電裝備業異軍突起,金風科技、上海電氣、明陽智能等多家風電整機企業和零配件企業入駐,逐漸形成完備的風電裝備制造業鏈條。
隨著深入開展延鏈、補鏈、強鏈行動,眼下內蒙古各盟市因地制宜發展新能源裝備制造業,越來越多的新能源項目正在上馬,新能源裝備制造業蓄能起勢。
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呼包鄂風光氫儲裝備制造基地建設已初具規模。今年底,將形成風電裝備整建制配套能力2000萬千瓦、光伏組件供給能力5000萬千瓦,制氫設備產能達到250臺套,儲能裝備生產能力滿足100萬千瓦時的裝機需求。
陳錚表示,借助新能源開發的龐大市場需求,內蒙古撬動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的強勁發展,努力打造全國乃至世界新能源產業高地,有望在新能源領域再造一個“工業內蒙古”。(記者 安路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