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成立九周年院慶暨第二屆能源智庫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雙碳”目標下,工業綠色微電網是提高能效、保障工業用能需求的重要途徑,能夠實現新能源就近消納,促進工業用能綠色化、低碳化轉型。
“‘雙碳’目標下,我國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刻不容緩。但隨著新能源裝機快速增長,源網建設持續不匹配已導致局部地區新能源消納出現一定的困難。未來,‘荷隨源動’或者‘源荷互動’將成為電力系統實時平衡的重要手段。”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孟垚表示,工業用電負荷占全國用電負荷的比重超過65%。隨著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進一步應用,工業用電負荷的靈活調節潛力將被進一步挖掘,成為調節電力系統的重要靈活性資源。其中,工業綠色微電網將是重要抓手。
據了解,工業綠色微電網具有促進新能源消納、保證供電可靠性等優點。《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將工業綠色微電網建設作為提升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深入推進節能降碳的重要舉措。
鋼鐵冶金作為主要的工業用電負荷行業之一,能耗與碳排放較高。推動綠電在鋼鐵冶金行業的應用,既可以滿足行業合理用能,又能提高新能源消納比例。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教授程林表示,隨著綠電制氫技術逐步成熟,利用氫作為鋼鐵冶金過程的燃料和還原劑,可從根本上減少鋼鐵冶金行業的碳排放,實現清潔生產目標。
程林進一步表示,由于新能源具有波動性與隨機性特點,難以與冶金工藝的穩定用能需求相匹配,需要選擇適合我國的氫冶金工藝路線。如采用富氫還原高爐和富氫直接還原豎爐,以匹配相應的資源和綠色能源供應條件。在此期間,需要通過提高氫能冶金工業綠色微電網的靈活性、提升氫冶金工藝調節能力、推動源網荷儲微電網與氫冶金寬功率波動協調運行等關鍵技術應用,將長時負荷調節技術與短時制氫的靈活調節技術相結合,推動新能源的隨機波動和冶金負荷的剛性需求相匹配。
工業綠色微電網雖然前景廣闊,但定義、規模、組網范圍等關鍵核心問題尚未明確。孟垚認為,工業綠色微電網涉及電力、熱力、燃氣等多個行業,需要發改、工信、能源等部門加強統籌規劃和協同創新,明確工業綠色微電網的規模、范圍等要求,更好地發揮其在提高工業用能效率和保障工業用能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此外,商業模式不完善是當前工業綠色微電網發展中面臨的重要制約。孟垚表示,在工業綠色微電網建設過程中,為了保證電能質量,存在初始投資規模較大、經濟性不高等問題。從電網角度來講,隨著新能源滲透率的提高,尤其是超過15%以后,系統備用成本將急劇上升,成本分攤機制將成為工業綠色微電網能否市場化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亟需創新工業綠色微電網的商業運營模式,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作為一家工科型智庫,成立以來充分發揮清華大學多學科交叉研究優勢,圍繞國家、地方和行業的能源發展戰略、規劃、管理、體制機制、政策等相關問題,開展了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戰略研究。“未來,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還將從政策、產業以及智庫朋友圈的角度賦‘智’賦能,推動工業綠色微電網的發展。”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能源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戴璟說。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