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上海理工大學環境與建筑學院、國際交流處承辦的“2024低碳環境國際會議”在上海理工大學舉辦。會議以“數字賦能,‘智’理環境”為主題,聚焦如何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綠色能源、清潔生產等領域加強合作,數字化、智能化如何實現低碳目標等議題,吸引來自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界的200余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和研究生參會。
2024低碳環境國際會議在滬召開 來源/采訪對象供圖
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學竇世學教授介紹了團隊在碳中和技術方面的重大進展,包括二硼化鎂超導應用、鈉硫電池技術突破及綠氫產業升級,為實現全球碳中和目標作出貢獻。歐洲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陳建民教授則從暴露科學、健康危害及風險評估三方面分析了環境健康的瓶頸,強調大氣污染和極端天氣對健康的威脅,并指出未來發展將聚焦大環保、大健康與雙碳產業的低碳環保方向。
同濟大學戴曉虎教授介紹了國家固廢專項,強調固廢高質量發展與減污降碳協同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有機固廢的研究熱點與資源化方向。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Joseph Sarkis教授系統講解了綠色供應鏈、綠色生產和循環經濟的關鍵技術,建議加速綠色生產與數字化融合,推動資源高效利用和廢棄物回收。泰國朱拉隆功大學Nadnudda Rodthongkum教授分享了化學傳感器在血糖檢測、病毒檢測和智能穿戴領域的應用。法國馬賽大學Eric Lichtfouse教授分享了在高水平環境期刊發表論文的經驗。
會議設立了線上同步直播平臺,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實現AI在線翻譯實現了中英文同聲傳譯,方便了國內外參會者進行深入交流與互動,線上參會人數突破2萬人。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