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雙碳”目標背景下,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推動能源轉型的主力軍,光伏產業近年來一直呈現快速發展態勢,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裝機規模逐年大幅提升。在光伏裝機逐年大幅增長的同時,民營企業獲得指標的比例卻在逐年降低,市場份額逐年萎縮。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建議支持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光伏電站投資,助力我國“雙碳”目標落地。
據公開信息統計,2020-2022年,在全國發布的集中式光伏電站指標中,央國企獲得的指標占比分別為46.8%、74.1%、79.9%,民企獲得的指標占比分別為53.1%、25.9%、20.1%。2023年,全國共發布集中式光伏電站指標184.15GW,其中央國企獲得指標159.92GW,占比86.8%;民企獲得指標24.23GW,占比進一步縮減至13.2%。從企業類別來看,2023年指標獲取量在1GW及以上的企業共30家,央國企占26席,民企僅有4席,且前17名均為央國企。尤其在風光大基地的開發上,由于投資額度及建設管理難度升級,對投資主體的規模體量等方面要求更為苛刻,地方政府在指標分配時,民營企業幾乎無法實質性參與大型風光基地項目開發。
劉漢元代表表示,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黨的十八大以來,民營企業發展活力極大激發,民營企業數量在企業總量中的占比由近八成提高到九成多。目前,民營經濟概括起來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可以說,沒有民營經濟的穩定快速發展,就沒有整個經濟的穩定快速發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民營經濟的歷史貢獻不可磨滅,民營經濟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任何否定、弱化民營經濟的言論和做法都是錯誤的”。
2022年10月16日,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2023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中發〔2023〕15號),明確指出“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減碳技術和服務,加大可再生能源發電和儲能等領域投資力度”。
劉漢元代表指出,國家出臺系列支持政策給與了民營企業穩定發展的預期,有力提振了民營經濟發展信心。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民營企業在光伏發電項目開發中日益居于劣勢,指標獲取比例日益降低,生存空間日益壓縮,生存環境日益艱難,市場也失去了公平的競爭環境。長此以往,可能會使行業失去生機活力、創新力和發展后勁,不利于行業持續健康發展,需引起高度重視。。
為有效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把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真正支持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光伏發電項目投資,助力我國“雙碳”目標落地,劉漢元代表建議:
一是建議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打破民營企業參與光伏發電領域投資的藩籬。切實破除市場準入壁壘,禁止針對民營企業設置或變相設置準入障礙,落實公平競爭政策,建立健全實施機制,對各類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使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二是建議精準施策、落實對民營企業的各項支持政策。進一步明確和壓實地方相關部門責任,根據國家相關文件要求,結合地方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推動各項措施落地,并加強對已出臺政策的跟進督導,推動民營企業更大力度參與光伏發電領域投資。
來源:通威集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