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7日,“清華大學·大同第二屆能源轉型國際論壇”第六場報告會第十單元“建筑能源轉型和農村能源轉型”在線上舉行。本次會議主要圍繞德國能源轉型狀況與西方4個小鎮能源考察狀況展開分享與討論。
本次會議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教授張弘主持,五位清華能源轉型中心每人一千瓦光伏課題組成員分別做了報告,清華大學建筑學院規劃系教授譚縱波、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教授楊旭東在報告會后對相關內容進行點評。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教授張弘在主持環節中表示,2011年,大同就作為舉辦中國首屆國際太陽能十項競賽的城市,當時申辦的口號就是“能源轉型”。據張弘介紹,當時全世界約有30多個國家高校到大同進行低碳建筑競賽,歷時兩年,完成23個作品,很好的實現了零碳目標,所有的建筑用太陽能技術手段實現了生產能源與消耗能源之間的平衡,達到了零碳排放和零能耗的初步目標。
他還表示,當時太陽能光伏售價接近2美元/W,折合人民幣為約為13元/W左右。而如今,太陽能光伏造價已經達到幾美分/瓦,可見太陽能光伏電站得到了蓬勃發展。現在,在每個縣,下至鄉鎮我們都能看到分布式光伏發電的電站。
斯圖加特大學聲學與建筑物理研究所博士、清華能源轉型中心每人一千瓦光伏課題組趙沫沙作為第一位報告人,向我們分享了《德國能源轉型與建筑節能》的報告。
近年來,德國經過法規的不斷更迭與技術創新,一次能源采暖需求不斷降低。目前,德國建筑領域能耗占比約40%,直接間接產生了約1/3的溫室氣體排放,其中有超過60%的建筑能耗用于采暖,1900萬的現有住房中有1200萬 ,占比約63%,早在1977年修建約58% 的建筑采暖仍在使用天然氣和燃油而并未使用可再生能源。
在環境保護方面,趙沫沙指出,德國聯邦政府于2016年出臺了《環境保護計劃2050》。為了響應《巴黎協定》,這個計劃給德國所有領域實現國家氣候保護目標指明了方向,包括能源供應、建筑和交通領域、工業領域、經濟領域、林業領域,以及經濟領域等。并明確,2050年前實現溫室氣體中和減排的目標,最晚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相比1990年減少55%。
該計劃還在建筑領域內明確,2030年比1990年減少2/3的二氧化碳排放,2050年實現氣候中和、有居住質量和能支付得起的建筑存量,到2050年建筑領域的一次能源需求相較于2008年減少80% 。針對這個目標,建筑領域又相繼出臺了《建筑能效策略》與《環境保護行動指南2020》。
趙沫沙介紹到,《建筑能效策略》于2015年出臺,它提供了德國建筑領域在能源轉型方面的核心策略,要求效率第一,可再生能源的直接利用第二,多領域結合第三 。《環境保護行動指南2020》中也列出了,到2050年實現氣候中和的城市和社區的名單。
此外,德國在建筑領域節能減排方面做了三項措施。首先,增大經濟扶持力度,收取二氧化碳稅,刺激市場在能效與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資。其次,加強補助力度支持,如果用戶更換采暖設備、換新的窗戶以及增加屋頂和外墻保溫,那么在2020年1月到2029年底,節能改造費用的20%可以平攤到3年內作為稅收額度減免。最后,德國復興信貸銀行,給予建筑改造的用戶本金補貼和貸款優惠。
柏林工業大學&墨卡托全球公地和氣候變化研究所土地使用,基礎設施和交通組博士、清華能源轉型中心每人一千瓦光伏課題組胡佳威介紹的是德國云克拉特小鎮能源轉型考察。
胡佳威介紹到,德國云克拉特小鎮面積約10平方公里,居民很少,2018年底只有1777人。該小鎮全年的能源消耗為1296萬千瓦時,人均7293度電。小鎮的可再生電力在2015年為77萬千瓦時,其中,光伏發電貢獻了絕大部分,為73.8萬千瓦時。
經考察,目前小鎮上的光伏應用有工商業光伏、農場光伏、學校光伏、住宅光伏、光伏專賣店、光伏與小花園,以及太陽能集熱器等。
其中,太陽能集熱器都配備了儲熱水箱,既保證了全年熱水和必要的供熱,還通過智能控制盡量減少燃氣的使用,智能控制的基礎之一是掌握當地太陽能輻照和當地氣溫的全年情況,冷凝式又有較高的能效。
柏林工業大學環境規劃專業碩士、清華能源轉型中心每人一千瓦光伏課題組繆雨含介紹的是斯洛文尼亞村莊能源轉型。她表示,斯洛文尼亞村莊兼顧人文特色,緊跟時代能源轉型步調,希望我們國家也能跟上這樣的步調,早日實現能源轉型目標。
據繆雨含介紹,斯洛文尼亞村莊居民居住環境非常具有現代化,并配備太陽能和光伏。同時,在民宿屋頂上有三塊太陽能集熱板,配有一個非常大的儲熱水箱,供公共衛生間和廚房使用。據了解,這些產品都來自德國品牌Sonnenkraft(太陽能的力量)。
繆雨含說:“光伏太陽能板在該村莊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幾乎每家每戶的屋頂都裝備了太陽能集熱板。大部分是六塊太陽能板,也有超過30塊太陽能板在屋頂上的利用。”
另外,在當地除了利用太陽能光伏之外,其他的能源也在使用。比如當地人會使用煤氣罐、生物質壁爐,因此在這里經常可以看到有存儲好的木柴堆砌。
最后,繆雨含對斯洛文尼亞村莊的優點做了詳細總結。她認為,斯洛文尼亞村莊把傳統和現代化建筑做了很好的融合,兼顧美觀和實用功能;其次,電氣化程度完善,輔助以多種能源結構、光伏等清潔能源的也在被大量使用;另外,公共設施完善,兼顧休閑、娛樂、教育等功能,居民生活文化氛圍濃厚;此外,雨水集中排放處理設施的普及,使斯洛文尼亞村莊的建筑壽命得到極大的延長,這也是清潔能源轉型中重要的一部分。
第四位報告人是柏林工業大學經濟工程專業學士、清華能源轉型中心每人一千瓦光伏課題組丁起,他介紹了克羅地亞米爾科林村莊能源轉型考察。
目前,克羅地亞米爾科林村莊完成從房屋結構、菜園到花園、房屋內部能源設施的演變,村莊逐步城鎮化和現代化。
在考察中,丁起課題組成員發現,克羅地亞米爾科林村莊新的房子普遍采用了德國的金屬遮陽網絡。由于該地方緯度高,對于調節光線的需求很強,使用金屬遮陽網格既可以遮光,又可以透光,而外窗的作用既可以調節光線,還可以保溫。
為了快速了解當地的能源轉型方式,丁起表示,他們考察了當地具有特色的環保公司和科學技術博物館。在現場,他們感受到了當地通過提高生產技術標準與規模來發展可持續的生物質燃料,并受到了歐盟資助。另外,環保公司還成立了帶著光伏板的集裝箱和辦公室。特別是在首都,各類光伏應用設施,包括光伏垃圾桶、光伏座椅、光伏自動繳費器等都隨處可見。
在科學技術博物館里,設有可再生能源專區,展區內容涉及零碳建筑,以及水電、光能、風能、生物質能的材料和門窗等技術。
柏林工業大學 可再生能源系統專業碩士、清華能源轉型中心每人一千瓦光伏課題組于琪琪介紹的是意大利小山村能源轉型考察。
據于琪琪介紹,在小鎮的其他建筑上,使用太陽能與光伏的案例情況也不少。比如,屋頂上會安裝太陽能集熱器,餐廳上安裝光伏板等。除此之外,太陽能集熱板還會裝在院子里邊,供熱水、洗澡水、洗手池等,或者給房屋供暖。
接著,于琪琪又介紹到,小鎮還設有光伏自行車棚和公共設施。其中,自行車棚光伏板背面是當地自行車旅游圖,光伏發電給自行車共享站供電。兒童游樂場的光伏板則是給附近游樂設施供電,包括噴灌裝置、旅游房車營地等都裝有光伏。
最后,于琪琪表示,通過整體考察,意大利小山村做到了傳統建筑與現代科技建筑的相融合,兼具美觀與實用。其次,小鎮的民宿房屋供熱體驗非常現代化,住宅房屋和公共設施融入光伏、太陽能、集熱器等新能源。最后,當地低碳理念,提倡光伏建設,倡導綠色出行,都為能源轉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點評環節中,清華大學建筑學院規劃系教授譚縱波表示,能源轉型在城市規模與城市密度上起決定性的要素作用,城市的規模、形態與密度決定了我們應該采取哪種技術,是太陽能電池,還是太陽能集熱。很顯然,對于規模比較小的聚落采取這樣的技術更可行。而對于受空間制約的地方,我們需要另作考慮。因此,他特別強調,對于建筑與城市來講,很多事是密切相關且關聯的,我們要正確借鑒。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教授 楊旭東(右下)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教授楊旭東從不同角度做了深入的點評和探討。他認為,第一,中西方文化、經濟、人口、環境等理念都不一樣,但是西方環保理念、居住質量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第二,重視生物質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特別是中國在去散煤的過程中,可以借鑒西方的經驗;第三,理性的分析、辯證的思考,學習西方在法規、管理、市場上的經驗;第四,提倡大力開展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實施北方清潔供暖行動,我們要做出一個適合中國農村發展的好技術來。目前的技術有三個,分別是已經大量應用的低溫空氣源熱泵熱風機和農宅建筑保溫,未來可以形成規模化應用的生物質炊事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