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經亞洲評論》3月5日文章,原題:中國利用多余的可再生能源大舉發展綠色氫能產業中國正在迅速推進“綠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目的是利用其廣泛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在氫能生產和運輸方面領先于西方國家。
今年1月,中國石油巨頭中石化內蒙古烏蘭察布綠氫投資項目獲批,整個項目計劃投資205億元人民幣。當地使用太陽能和風能產生的電力將用于電解水制氫裝置,每年能生產10萬噸綠色氫氣。這并不是中石化首次投資開發綠氫項目。在鄂爾多斯,該公司自2023年(2月)起一直在推進一個總規劃制氫產能3萬噸/年的示范項目。同年6月,中石化宣布一個制氫規模達到每年2萬噸的新疆項目。
綠色氫能被定位為下一代脫碳替代能源。國際能源署預測,要到2050年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綠色氫能在所有環境友好型氫能中的占比必須提高到77.8%。中國企業也在大規模制造對生產綠色氫能必不可少的電解制氫裝備。邯鄲和山東的一些中資企業已積累了相關技術能力,并開始向3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國際能源署估計,截至2023年年底,中國的制氫電解槽裝機容量占全球總裝機容量的一半。
綠色氫能相關產業正在中國蓬勃發展。中國計劃生產的綠色氫能似乎集中在內陸地區。其中內蒙古有望成為最大的綠色氫能產區。不過,像上海、廣州這樣能源匱乏的中國大城市主要位于沿海地區。長距離輸電是個挑戰,氫氣則可以像天然氣一樣通過管道運輸。國際氫能理事會和麥肯錫預計,到2050年中國將成為清潔氫能領域的最大單一市場。
中國將氫能產業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計劃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每年10萬至20萬噸。中國各地政府正響應號召。至少有24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公布氫能發展規劃。
歐洲也在制訂綠色氫能生產計劃,預計到2030年將在該地區建立年產1000萬噸的生產系統。但作為發展綠色氫能前提條件的可再生能源行業正在(歐洲)面臨逆風,包括取消多個大型海上風力發電建設項目等。美國拜登政府正根據《通脹削減法》提供的稅收抵免鼓勵氫能投資,同時正在想方設法吸引歐洲企業,目的是為了與中國在成本競爭力和產量方面進行競爭。(作者藤村廣平等,丁玎譯)
來源:環球時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