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公開消息,2023年3月17日發布的《光伏電站氣象觀測及資料審核、訂正技術規范》將于7月1日實施,“硬約束”賦能氣象發展,并有力支撐光伏發電合理規劃、科學設計、規范建設和運維。
光伏發電最新標準出爐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了《光伏電站氣象觀測及資料審核、訂正技術規范》《光伏發電太陽能資源評估規范》兩項太陽能領域國家標準。
《光伏電站氣象觀測及資料審核、訂正技術規范》于2023年3月17日發布,將于7月1日實施。該標準由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公服中心”)牽頭起草,規定了光伏電站氣象觀測及觀測資料審核、數據插補、太陽輻射要素數據訂正的要求,描述了對應的證實方法;適用于光伏電站的太陽能資源測量、調查、評估、開發利用相關的氣象觀測,觀測數據的采集、記錄、審核、插補與代表年訂正。
《光伏發電太陽能資源評估規范》于2023年5月23日發布并實施。該標準由公服中心負責起草,規定了光伏發電太陽能資源評估的內容,水平面太陽能資源、光伏陣列表面太陽能資源、光伏發電高影響氣象因素的評估要求和評估報告編制的要求,以及對應的證實方法;適用于各類光伏發電項目在規劃、設計、后評估等階段的太陽能資源計算、分析和評估。
兩項國家標準將為氣象、能源、電力等相關單位開展光伏發電太陽能資源觀測、數據質量控制和資源評估等工作提供規范技術方法和流程,支撐光伏發電合理規劃、科學設計、規范建設和運維。
我國氣象領域國家標準已超100項
近年來,氣候變化持續加劇,引起自然災害多發頻發,對人類生產生活造成重大影響,形勢嚴峻。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的《天氣、氣候和水極端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數和經濟損失圖集(1970—2019)》指出,受氣候變化、極端天氣事件增加等因素影響,與天氣、氣候和水有關的災害數量在過去50年間增加了5倍。
據了解,自2000年第一項氣象行業標準發布以來,氣象標準化工作有效發揮了對氣象改革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形成了涵蓋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公共氣象服務、生態氣象等14個專業領域,由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組成的氣象標準體系。截至目前,我國氣象領域國家標準已超100項。
近年來,中國氣象局深入貫徹落實《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和《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推動標準化工作與氣象改革發展深度融合,于2022年5月印發《氣象標準化改革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蹄疾步穩推進氣象標準化改革。
根據《方案》,在2023年氣象行業標準制定計劃征集中,相關部門聚焦提升標準在實際業務服務和行業管理等工作中的“強權威”和“硬約束”作用,合力推進自上而下的約束類標準立項工作,首批30項約束類標準獲批立項。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8月,首個中國牽頭完成的氣象相關領域國際標準《太陽能地面不同接收條件下的太陽光譜輻照度第一部分:大氣質量1.5的法向太陽直接輻照度和半球向太陽輻照度》發布。這標志著中國在太陽能資源觀測相關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氣象領域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對拓展國內相關領域產品和要素觀測國際應用前景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
結語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其間,氣象標準化在助力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可持續發展、實現美好世界共同愿景中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而太陽能是氣象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小編認為,事關氣象的太陽能發電和太陽能資源觀測相關領域國家標準的發布實施,是在用“硬約束”賦能氣象發展,也有益于太陽能發電行業高景氣的可持續。
來源:光伏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