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跌不休的硅料價格正在引發業內密切關注。
隨著最新一期的報價在端午小長假前揭曉,硅料價格(含稅,下同)的最低點已經來到6萬元/噸,逼近不少硅料企業的成本線。參照大全能源2022年財報公布的一組數據——報告期內,該公司多晶硅平均銷售成本58.56元/公斤。
記者了解到,硅料價格持續下跌的壓力正在影響著新舊產能的投建、生產,并掀起新一輪的淘汰賽。但業內人士也認為,硅料價格跌勢已見底。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專家委副主任呂錦標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看到的是,多晶硅價格快速下行到低位之后,頭部企業停止新的產能擴張規劃,新進企業不再推進二期項目。除已經實質性推進土建施工、完成主設備訂貨并預付款的項目之外,其他新項目暫緩推進。”
不到一個月硅料價格“狂瀉”近半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下稱硅業分會)6月21日公布的價格(含稅)顯示,當周,單晶復投料、致密料和菜花料價格區間分別為每噸6.5萬元至7萬元、6.3萬元至6.8萬元、6萬元至6.5萬元,成交均價分別為每噸6.81萬元、6.64萬元和6.27萬元。此外,N型料的最低價格降至每噸7萬元,成交均價為每噸7.39萬元。
與5月24日的價格相比,單晶復投料、致密料和菜花料的平均成交價格分別下跌47.70%、48.13%和49.92%。
不到一個月,國內各類型硅料價格普遍縮水近半,這足以表明當前硅料供需關系已經徹底扭轉。
來自供給端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國內多晶硅產量同比的確大幅增長。今年1至5月份,國內多晶硅產量總計53萬噸,同比增長90%。這其中,僅在5月份,國內多晶硅產量就達到約11.56萬噸,環比增加4.6%。
隨著國產多晶硅規模的躍升,今年以來海外進口數量逐漸減少。根據硅業分會的統計數據,今年1至5月份國內多晶硅累計進口量僅30071噸,同比減少12.89%。5月份,國內多晶硅進口量為3823噸,環比減少33.78%,同比減少49.14%。
然而,在供給端方面,下半年仍將有大量產能釋放。廣州期貨研究中心對此估算,下半年仍有超100萬噸規劃產能即將投放,整體供應增量較大。
不過,需求端的積極響應,并未讓硅料供需關系格局徹底崩盤。國家能源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份,國內光伏累計新增裝機達48.31GW,同比增長186%,行業景氣度高漲。
事實上,硅料價格的持續下滑同樣也在刺激著需求端的增量。
“組件價格若為1.5元/W,大型地面電站投資內部收益率將超過8%,分布式光伏的收益率就更可觀了。”呂錦標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由于硅料價格下行后給下游及終端市場留出可觀的利潤空間,“今年SNEC光伏展會后下游廠商推動了新一輪的再擴張。”
短期“狂瀉”的硅料價格,使得硅料企業過去兩年賺取超額利潤的日子已經去而難返。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價格已經出現了見底信號。
協鑫科技助理副總裁宋昊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硅料價格基本底部企穩,下行空間有限,不排除后期反彈的可能性。”
另據硅業分會分析,當前供需關系轉好跡象推動6月21日當周的多晶硅價格收窄跌幅。“供應方面,東立、寶豐、上機等項目推遲投產,使得短期供應過剩的預期有所緩解。需求方面,本周硅片價格略有回升,企業減產幅度不及預期,下游詢價開始頻繁,采購積極性有明顯改善跡象。”
新項目推遲硅料環節加速淘汰
不可否認的是,過去兩年,硅料企業的確迎來了高光時刻。
自2021年起,硅料價格開啟上升通道,并隨后進入“狂飆”模式,最高價格一度超過30萬元/噸。受此影響,硅料企業展示出了“鈔能力”,利潤超百億元。
然而,高額利潤的誘惑之下,硅料環節也成為近兩年來的熱門投資領域。根據公開信息統計,僅在2022年,國內硅料簽約、開工、在建、投產的項目超過20個,總投資額超過2400億元。
“當前多晶硅基本面寬松主要還是由于供應過剩造成的,疊加后續還有新增產能即將投產,預計行業競爭將進入白熱化,市場或仍有進一步下跌可能。”廣州期貨研究中心分析稱,目前價格已經跌至部分二線生產企業成本線附近,而頭部企業的成本把控相對較好,仍有生產利潤,預計后續頭部企業競爭優勢將明顯突出。
“對于老舊產能來講,當前售價已經不足以覆蓋成本,關停趨勢明顯;對于新產能而言,運營資金投入壓力大增,投產延遲也是非常明顯。”宋昊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現在的價格持續下去,確實會加速淘汰。”
宋昊坦言,硅料價格下跌給硅料企業帶來的壓力的確存在,主要表現包括產能爬坡有待完全實現,部分資本開支沒有完成。但他也強調,對于頭部硅料企業而言,成本優勢、品質優勢確實比較大,所以經營上沒有壓力。“目前公司樂山基地已達產,成本優勢明顯;其他基地仍然在產能爬坡的過程中,成本優化空間較大。即使是產能爬坡的基地,成本仍然是行業領先。”
實際上,硅料環節今年表現出來的供需反轉現象,正是光伏產業產能短期迅速擴張的反映。并且除了硅料環節,各大硅片企業近期爭相降價,亦讓人嗅到了行業產能過剩所帶來的危機感,以至于業內關于部分光伏產品未來是否會掀起“價格戰”的疑慮有所加重。
對此,呂錦標認為,光伏產品并不是普通消費品,每個環節交易都一一對應。“目前下游產業鏈三分之二的份額是一體化產品,在硅料價格穩在低位、組件價格已經非常具備光伏發電投資價值的情況下,主流的交易價格肯定是穩定的,只是會通過小幅的價格波動來調節季節性的供求關系,讓市場趨于平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