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型技術領漲光伏企業擴能擴產的當下,云南頻傳捷報:5月,全省首片N型TOPCON高效太陽能電池片在楚雄晶科下線;7月,云南潤陽年產13GW的N型高效太陽能電池片首條生產線在曲靖建成。光伏企業不斷取得的進展,釋放出云南正朝著光伏行業技術前端一步步邁進,全面開啟光伏制造2.0時代的積極信號。
為推動高效光伏產品及技術創新研發,9月25日發布的云南省能源電子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強調,要發揮我省光伏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重點發展N型高效電池和組件等產業鏈環節。作為光伏產業鏈中的絕對核心,電池是技術進步、成本節效的關鍵所在。當前的國內市場正面臨第二代PERC技術被第三代N型、BC技術逐步替代,進入刺激產業新增長的發展階段。在推進全產業鏈的進程中,將N型高效電池和組件布局放在三年計劃發展中的重要位置,是云南遵循市場和行業發展規律,結合實際發展現狀所作出的選擇。在這場因技術迭代引發的新一輪光伏投產“競賽”中,云南逐鹿光伏制造業前端陣列的底氣足、路徑明、前景好。
這種底氣由千億產業的培育基礎奠定。2022年,全省光伏全產業鏈產值達1073億元,同比增長130.9%,占全國光伏產業產值的比重為7.7%,躍升為千億級產業。今年1至7月,全省光伏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52.33億元,同比增長21.2%。
多年來,云南充分發揮綠色能源、硅礦資源、光伏資源等優勢,以硅光伏產業為主攻方向,引入隆基、通威等行業領軍企業。全省建成工業硅產能115萬噸、多晶硅5.2萬噸、單晶硅棒103GW、單晶硅片99GW,工業硅、單晶硅片建成產能在全國占比分別達18.3%、17.7%,均居全國第二位,在全國光伏上游格局中舉足輕重。
從應用端看,聚焦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云南在推進大型水電開發建設的同時,加快推動以光伏發電為主的新能源項目開發建設,依托占全省總面積94%的山地、高原地形,充分發揮全國太陽能資源豐富省份的優勢,加快項目并網投產,加速新能源電力擴容,持續深化綠色能源與綠色制造融合發展。
上游端與應用端的積累與發展,為云南光伏全產業鏈特別是中下游端的延伸提供支撐,為全產業鏈的發展拓展出廣闊的市場應用空間,也為全面開啟光伏制造2.0時代奠定堅實基礎。
產業逐鹿的路徑在集群生態打造中明確。作為全球先進產業競爭的制高點之一,光伏產業的競爭,不僅僅是企業間的競爭,更是生態之間的競爭。獨行者速,眾行者遠。打造產業集群、構建共創共贏的生態體系成為云南在新一輪光伏制造產業發展中的著力點。
近年來,云南充分考慮資源分布情況、產業發展基礎等要素,打造曲靖光伏產業核心區,推進保山、楚雄、麗江、大理等具備發展潛力及配套能力的地區聯動發展,曲靖全產業鏈發展態勢已基本形成,楚雄聯動保山、麗江形成了單晶硅片產能規模優勢和電池片引領優勢,大理已集聚一批光伏制造中下游環節企業,推動重大項目向區域內的重點光伏產業園區集中,為深化產業轉移和區域合作、打造具有較強協同效應的光伏全產業鏈創造支點。
同時,按照龍頭企業帶動、關聯企業配套、中小企業支撐、專業化協作發展的思路,省發展改革委、省投資促進局等部門以區域生產要素資源和產業發展空間布局為前提,瞄準產業鏈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開展招商引資,引進了一批規模優勢明顯、產業配套完備、輻射帶動力強的項目。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廳等部門相繼出臺配套政策,強力推動延鏈補鏈強鏈,不斷優化整合上游工業硅產能,有序發展組件環節,帶動光伏產品生產制造裝備、光伏應用系統部件等關聯產業協同發展。
目前,全省光伏企業超30家,隆基、通威、晶澳等行業頭部企業和陽光、信義、宇澤等行業重點企業齊聚云南。磁吸效應、集群效應充分釋放,推動光伏產業結構發展變革,提升全產業鏈發展韌性與活力。
逐鹿新藍海——東南亞市場。數據顯示,2023年1—7月,中國光伏產品出口額達32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6%,再創歷史新高。東南亞等地區對光伏裝機量需求加大、全球N型電池供不應求,牽引各光伏企業加快擴能布局進程。正在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云南,將以獨有的區位競爭優勢獲得“青睞”。
9月3日,“投資云南”2023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保山專場傳出消息,光伏龍頭企業天合光能將攜手保山共同打造高效太陽能組件生產制造基地。從2014年進軍云南光伏電站建設領域,到去年在昆明市嵩明縣落下光伏組件制造工廠項目,再到如今攜手保山擴能,天合光能對云南市場的再定位和布局,是云南光伏制造業蓬勃向上的佐證。“云南市場不僅是光伏產品的消費消納端,更是具備區域地理位置競爭優勢的重要生產制造端。”天合光能云南公司總經理董桂亮表示。
全力發揮資源、區位優勢,助力全產業鏈協同創新,云南將在本輪產業重塑中取得新成效,推動光伏制造業發生質的躍進。
來源:云南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