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12月份新聞發布會。能源方面,會議通報了1-11月發用電情況,介紹了今冬能源保供總體形勢。
會議指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加強推動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技術研發納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相關重點專項,開展退役風電、光伏設備高值利用等重點難點技術攻關,推廣先進工藝技術應用。
以下為文字實錄:
李超: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國家發展改革委12月份新聞發布會。
在開始今天的正式發布前,我先通報一個情況:甘肅積石山地震發生后,國家發展改革委迅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李強總理批示要求,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做好能源電力和生活物資供應保障工作,積極指導電網企業搶修受損電力設施,組織應急供電,全力保障民生和重點用電需求。組織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第一時間就近調撥棉帳篷、棉被、棉大衣等救災物資,目前部分物資正陸續抵達。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繼續協調有關部門和企業,密切關注并跟蹤一線災情,切實做好保障工作。
按照慣例,我通報3方面情況,之后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第一方面,關于發用電情況
從發電量看,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8.0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8%。11月份發電7310億千瓦時,增長8.4%;其中,火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分別增長6.3%、5.4%、26.6%、5.4%。
從用電看,1—11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3%。其中,一產、二產、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分別增長11.5%、6.1%、11.3%和1.1%。分地區看,全國14個省(區、市)用電增速超過6%,6個省(區)用電增速超過10%。11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增長11.6%。
第二方面,關于投資項目審批情況
1—11月份,我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44個,總投資1.28萬億元,其中審批108個,核準36個,主要集中在能源、高技術、交通等行業。其中,11月份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4個,總投資2002億元,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等行業。
第三方面,關于最新出臺的政策文件情況
第一項政策是《關于支持和引導家政服務業員工制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為促進家政服務業質量有效提升,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部門印發了《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家政企業轉型發展的方向,提出以擴大優質家政服務供給為重點,充分發揮政府支持和引導作用,鼓勵有條件的家政企業分類逐步向員工制轉型發展,推動家政行業規范化、標準化、職業化發展。為提高家政企業轉型積極性,《指導意見》還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同時鼓勵各地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予以引導支持。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扎實推進各項任務,穩步推動家政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家政服務的品質需求。
第二項政策是《深入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行動方案》。快遞業聯系著生產與消費,對暢通經濟循環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深入落實《關于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意見》(國辦函〔2020〕115號),進一步加大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工作力度,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國家郵政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最高人民檢察院等單位印發《行動方案》,聚焦重點領域和突出問題,明確了到2025年的目標任務,提出了更細化具體的工作舉措,部署了7大行動,分別是快遞包裝減量化專項指導、電商平臺企業引領、快遞包裝供應鏈綠色升級、可循環快遞包裝推廣、快遞包裝回收利用和處置、快遞包裝監管執法、快遞包裝綠色轉型主題宣傳,提出了3方面保障措施,分別是加強部門協同、完善法規標準、壓實地方責任。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單位抓好《行動方案》貫徹落實,推動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取得實效,促進電商和快遞行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還組織編寫了2本關于農產品成本調查的書籍,這兩本書籍已經正式出版。一本是《2023年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收錄了我國2022年50多個重要農產品的生產成本收益數據,以及近6年的簡明數據。另一本是《躬耕三農立國之本——紀念全國農產品成本調查工作70周年》,匯集了全國3000多調查人員和3萬多農調戶盡職盡責、默默無聞、甘于奉獻的故事。希望幫助大家通過這兩本書全面、及時、準確地了解我國主要農產品的生產成本收益情況,為大家開展相關工作提供有益參考。
我的通報就到這里。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之前請通報所代表的媒體。
總臺央視記者:
臨近年底,各方高度關注中國經濟運行態勢,從月度數據和高頻數據看,近期經濟運行有什么新動向新趨勢?
李超:
正如您剛才提到的,大家都十分關注經濟形勢,以及發展中面臨的各種機遇和挑戰。今年以來,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經濟運行中出現一些新的困難挑戰,各有關方面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加快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見效,多措并舉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范風險。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國經濟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持續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取得了來之不易的發展成績,值得倍加珍惜。
具體到11月份,綜合目前掌握情況,經濟運行延續回升向好態勢。可以從五個方面來看。
一是生產保持較快增長。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比上月加快2個百分點。其中,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8%和6.2%,增速分別比上月加快3.6個和4.4個百分點。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9.3%,比上月加快1.6個百分點,住宿和餐飲業等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增速較快。
二是消費保持較快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1%,比上月加快2.5個百分點。汽車消費、服務消費增長勢頭較好,是消費恢復進程中的突出亮點。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11月份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29.4%和27.4%,環比分別增長7%和4.1%,從平臺企業監測的數據看,餐飲消費保持良好增長態勢。
三是穩投資力度加大。截至11月底,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已基本發行完畢;各地通過全國統一的平臺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吸引民間資本參與項目1490個,總投資規模1.9萬億元。同時,用好1萬億元增發國債,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根據增發國債項目實施工作機制確定的項目和國債金額,下達第一批項目清單,涉及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方面近2900個項目。
四是外貿進出口保持增長。11月份以人民幣計價的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1.2%,比上月加快0.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由上月下降3.1%轉為增長1.7%,進口增長0.6%。
五是生產經營活動預期向好。盡管制造業PMI和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有所回落,但企業預期指數保持高位,11月份制造業PMI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連續2個月回升,非制造業PMI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創近5個月以來新高。
總的看,隨著經濟動能持續恢復、各項政策接續推出、政策效應逐步顯現,我們有條件、有能力統籌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圓滿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經濟日報記者:
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如何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明年宏觀經濟政策重點將從哪些方面發力?
李超: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反映新時代經濟工作規律的“五個必須”,明確了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政策取向和重點任務。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結合職能,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的重大部署,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一是堅持目標導向,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深入學習領會、深刻理解把握、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圍繞明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結合“十四五”規劃中期評估,密切跟蹤經濟運行變化,加強形勢分析和政策研究,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同時,做好政策預研儲備,為應對各類風險挑戰備足政策工具。
二是突出問題導向,著力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支持新動能成長壯大,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進一步提高投資效率和有效性,推動消費穩定增長,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擺到更加突出位置,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扭住高質量發展不動搖,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持續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三是強化綜合統籌,確保黨中央各項部署落地見效。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各領域政策統籌協調配合,強化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持續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進一步吸引和利用外資,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抓好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落實落地。統籌實施區域、雙碳等重大戰略,落實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強化清單化閉環式抓落實,明確問題清單、責任清單、任務清單等,明確年度目標和實施進度要求,及時開展“回頭看”,高質量完成各項任務。
證券時報記者:
修訂后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正在公開征求意見,那么關于PPP新機制國家發展改革委還開展了哪些工作?預計還將出臺哪些配套政策?
李超:
《關于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的指導意見》,也就是我們講的“PPP新機制”《指導意見》印發1個多月以來,為切實推動《指導意見》各項任務落實到位,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加快推動制度建設和政策解讀。一方面,抓緊完善配套文件。為更好推動新機制落實,我們組織力量抓緊研究起草了特許經營方案編寫大綱、特許經營協議范本等2份配套文件;同時,對2015年印發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目前正在公開征求意見,對于各方面提出的寶貴意見,我們將認真予以研究吸納。另一方面,積極開展政策解讀。我們面向發展改革系統、有關部門、中央企業、金融機構等組織開展了4場培訓解讀會,同時在摸排各方關切的基礎上,集中回復了一批關注度高、代表性強的共性問題,幫助各方準確把握文件精神,更好服務民營企業參與項目。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下一步,我們將在規范和服務這兩個方面持續發力,加快落實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一方面,要推動規范發展。需要指出的是,規范發展不是限制發展,而是通過建章立制、依法監督、陽光運行,促進更加公平、高效、健康的發展。我們將推動有關方面嚴格落實指導意見及相關配套措施要求,確保特許經營項目落地不變形走樣。我們還將研究依托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搭建PPP項目統計平臺或專欄,加強信息披露工作,請各個方面幫助我們加強監督,確保依法依規、公開透明實施PPP新機制。另一方面,要加強服務保障。我剛才提到了起草特許經營方案編寫大綱、特許經營協議范本兩個配套文件,下一步,我們將加快推動出臺這些文件,為新機制實施完善制度保障。我們還將及時梳理摸排各方對PPP新機制實施的意見建議,持續做好政策咨詢、解讀、指導等工作,引導各方準確理解、全面落實“聚焦使用者付費”“最大程度鼓勵民營企業參與”等總體要求,更好發揮新機制在提高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項目建設運營水平、拓寬民間投資空間、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等方面的作用。
南方都市報記者:
數據顯示,工業企業利潤連續3個月保持正增長,超7成行業利潤改善,請問哪些因素起了拉動作用?如何看下一步發展趨勢?
李超: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穩住工業增長、促進工業企業利潤改善是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的重要基礎。今年以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企業效益逐步恢復。從10月份數據看,工業企業利潤已連續3個月保持同比正增長,超過七成行業利潤有所改善。這主要得益于兩方面因素。從需求端看,主要是內需恢復拉動了企業收入增長。隨著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內需恢復、訂單增加帶動了工業企業銷售增長,規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連續4個月保持在97%以上,帶動企業營業收入連續4個月回升。以裝備制造業為例,隨著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深入推進,相關領域市場需求不斷擴張,推動裝備制造業加快增長,進而帶動企業效益持續恢復,1—10月份,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高于規上工業平均水平8.9個百分點。從供給端看,主要原因是企業單位成本不斷降低。各項助企惠企政策落地落細,有效降低了部分要素成本和稅費成本;再加上企業生產不斷恢復,規模效應有所增強,降低了工業企業單位成本,推動企業利潤率提高。10月份規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4.58元,連續4個月同比下降;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19%,連續3個月同比提高。企業利潤增長,意味著更有條件增加勞動者收入、實施擴大再生產,進而為擴大國內需求、改善民生福祉、增強發展動力提供支撐,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下一步,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加大宏觀調控力度,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為工業企業效益持續改善夯實基礎。同時,持續強化工業形勢監測分析,及時發現工業經濟運行中的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做好預研預判和政策儲備,切實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經濟參考報記者:
今年,全國秋糧再獲豐收。能否介紹下今年秋糧收購及目前玉米、小麥等糧食市場相關情況?
李超: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糧食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今年以來,面對自然災害等不利因素影響,有關方面強化對糧食生產、流通、收儲等環節支持,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市場運行總體平穩,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挑戰能力不斷增強。具體來看:
一是糧食生產穩步增長。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糧食生產專項補貼等政策持續落實,推動糧食播種面積同比增長0.5%;高標準農田建設等“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舉措持續顯效,推動糧食畝均產量同比增長0.8%,為推動糧食增產豐收、保障口糧絕對安全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是秋糧收購有序推進。有關方面精心組織市場化收購,認真抓好政策性收購,及時批復黑龍江等地啟動稻谷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努力保障農民“種糧賣得出”。目前全國秋糧旺季收購進入集中上量階段,截至12月15日,主產區糧食企業累計收購秋糧超過9000萬噸,同比增加近500萬噸,糧食收購平穩有序。
三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糧食增產豐收夯實了保供穩價基礎,國內糧價保持基本平穩,波動幅度明顯低于國際市場。同時,根據市場形勢和調控需要,有關方面合理安排政策性糧食銷售,有效滿足了企業用糧需求。此外,為更好滿足群眾對肉類等食品的需求,前11個月我國累計進口糧食1.4億噸,有效補充了國內糧食市場特別是飼料用糧供應。
總的看,近年來我國糧食安全保障水平顯著提升,糧食總產量連續9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保障14億多人口大國的糧食安全,也是我國對維護世界糧食安全做出的巨大貢獻。未來一個時期,盡管糧食市場平穩運行仍面臨一些風險挑戰,但我們完全有基礎、有能力、有信心、有底氣實現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目標,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繼續會同相關部門,堅定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推動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圍繞糧食產購儲加銷各環節綜合施策,在更高層次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深圳衛視記者:
剛才,發言人提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家政行業員工制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請問開展這項工作有哪些考慮?后續將采取哪些具體舉措?
李超:
家政服務業是“朝陽產業”,事關千家萬戶福祉,越來越受到社會廣泛關注。近年來,家政服務業步入前所未有的發展“快車道”,提質擴容不斷取得新成效,但必須要看到,家政服務供給與人民群眾需求之間還有較大差距,如何找到一個“好保姆”成為不少家庭的關注焦點,家政服務質量仍需進一步提升。推動家政服務業從中介制向員工制轉型發展,是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一項重要改革舉措,是規范家政行業發展、提高家政服務供給質量、實現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實行員工制,主要有4方面優勢。一是權益更加完善。員工制家政企業通過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暢通員工職業化發展通道,能夠使家政服務人員合法權益得到更好保障,執業更加體面,員工的職業歸屬感和榮譽感也會進一步提升。二是就業更加穩定。實行員工制,將家政服務人員從“靈活就業”變為“穩定就業”,能夠降低家政服務人員流動性,增強行業“粘性”,吸引包括年輕人在內的多層次人員加入到家政服務業,有利于家政服務行業和家政企業長遠發展。三是服務更加規范。員工制家政企業相比傳統中介制管理更加科學規范,在制定企業服務標準、品牌塑造、服務管理、人員培訓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是提升家政服務品質、打造優質企業品牌的重要手段。四是發展更可持續。員工制家政企業在創新服務模式上更有動力,有利于推動家政企業線上與城市生活網、平臺型企業相融合,線下與社區養老、托育、物業、智能制造等相融合,擴大服務供給,更好滿足多層次多樣化需求。為推動家政企業積極向員工制轉型,我們在《指導意見》中提出了3方面14項舉措。具體來看:一是聚焦“降成本”,加強政策支持引導。在財政、稅收、社會保障、住房、保險和金融信貸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務實舉措,同時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出臺實施細則,進一步強化支持引導。二是聚焦“規范化”,推動家政職業化發展。持續加強家政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推動員工制家政服務人員全員持證上門。鼓勵員工制家政企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建立職業化發展體系。健全權益保障和激勵機制,保障員工制家政企業員工依法獲得勞動報酬、社會保險等權益。
三是聚焦“高質量”,擴大優質服務供給。鼓勵地方加快推進“三個一批”,即:培育一批行業影響力大、示范作用明顯的家政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家政服務區域品牌和巾幗家政等知名品牌,布局一批與社區養老托育、老年助餐、生活服務、商業服務有機融合的社區家政服務網點,為群眾提供更多高水平、專業化、有保障的家政服務。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持續推動《指導意見》落實,發揮好政府支持和引導作用,積極推動家政企業向員工制轉型,助力家政行業提質擴容和高質量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我們注意到,當前我國北方地區正經歷寒潮低溫天氣,請問當前能源供應形勢如何?能否保障群眾溫暖過冬的用能需要?
李超:
近期,我國遭遇今年入冬以來的最強寒潮,多地出現大范圍的強雨雪天氣,對能源電力供應和保暖保供帶來較大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國家發展改革委第一時間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學習和貫徹落實,同時以“四不兩直”方式赴有關中央企業調度督導電力油氣保障供應和保暖保供工作,緊急組織各有關方面切實加強災害防范應對,做好風險隱患巡檢排查和突發險情應對處置,全力提高煤電油氣供應能力,加強民生用能保障力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最大限度減少災害影響,確保人民群眾安全溫暖過冬。
目前,全國用電用氣需求處于歷史高位。12月17日,全國最高用電負荷12.42億千瓦、用氣量14.23億立方米,分別比去年供暖季峰值高出8300萬千瓦、1.08億立方米,創下供暖季歷史新高。為做好強寒潮天氣應對,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部際協調機制各成員單位和有關地方,在寒潮來臨前提前研判并進行準備,在寒潮期間加強資源統籌調度,全力增加電力、天然氣頂峰保供能力,快速協調解決局部區域不平衡問題,本輪寒潮全國能源供應能夠得到有效保障。
從今年供暖季能源保供總體形勢看,在各地區、有關部門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入冬以來全國能源保供總體形勢良好,各項工作平穩有序,群眾用能需要得到較好保障。具體來看:一是能源生產供應有保障。進入供暖季以來,全國煤炭產量保持高位;日均發電量255.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7%;天然氣供應充足,日均供應量12.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8%。二是資源儲備有保障。目前全國統調電廠存煤保持在2億噸以上、可用26天。全國煤電非計劃停運和出力受阻容量處于歷史同期較低水平。天然氣儲備能力較去年大幅提升,地下儲氣庫、LNG儲罐可動用氣量均處于較高水平,成品油庫存保持高位。三是民生用能有保障。提前落實民生保供資源,簽足簽實發電供熱用煤、天然氣中長期合同。督促各地切實擔起民生用能保障主體責任,壓實供能供熱企業直接保供責任。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持續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強統籌協調,壓實各方責任,切實做好今冬明春供暖季。
來源:PV-tech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