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能源行業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錨定“雙碳”戰略目標,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為總牽引,聚焦新能源倍增、煤電轉型、綠電入魯等重點任務,履職盡責、攻堅克難,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印發實施能源領域碳達峰工作方案,成功爭取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示范區落地,助力全省生態環境持續穩定向好。
一、全面提速清潔能源發展。
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全域統籌、海陸并進,加快推進“五大清潔能源基地”建設,投運榮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堆工程,推動石島灣擴建一期正式獲批;建成渤中、半島南等一批海上風電項目,總規模達到472萬千瓦,躍升全國第3位;并網首批200萬千瓦國家大型風光基地項目,部署魯北基地“十四五”開發計劃和首批陸上集中式風電,推動新能源實現規模化躍升式發展。全年新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1934.9萬千瓦,創歷史新高,裝機規模達到9395.8萬千瓦,同比增長25.9%,占電力總裝機的比重達到44.4%;實現發電量1578.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7%,裝機和發電量較2020年均實現三年基本翻一番。
二、系統實施煤電轉型升級。
將促進煤電提質增效作為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堅持“先立后破”,逐臺明確功能定位和升級措施,統籌推進大型煤電機組建設和低效小煤電機組關停并轉,系統實施節能降碳改造、供熱改造和靈活性改造。全年建成大型煤電機組256萬千瓦,關停小煤電機組301萬千瓦,完成“三改聯動”1774.5萬千瓦。特別是針對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指出的30臺問題機組,實行每周調度進展、每月通報市政府、重點時期駐點督導等措施,圓滿完成整改任務。
三、不斷增強天然氣供應能力。
實施天然氣供應提升行動,圍繞打造全省天然氣“一張網”,開工章丘至青州天然氣管道項目,有序推進天然氣環網東干線等項目建設。加快青島港、煙臺港、龍口港等沿海LNG接收站建設,在運LNG接收站年接卸能力達到1100萬噸。加強政府儲氣能力建設,全省政府儲氣能力達到2.3億立方米。積極爭取氣源支持,與三大油氣公司簽訂2023年供應合同,全年天然氣實際供應量達到218億立方米。
四、持續擴大“綠電入魯”規模。
將省外來電作為促進減污降碳、保障電力供應的重要舉措。一方面,高質量發展增量,開工全國首個風光火儲一體化跨省區輸電項目-隴東至山東直流新通道,協同推進配套新能源電源項目建設。另一方面,高效率發展存量,協調推動魯固、昭沂等既有通道配套電源項目建設,建成投運華能大安、中廣核興安盟等風電和上海廟電廠等火電項目,不斷提升通道送電水平和綠電占比。全年接納省外來電1478.9億千瓦時,同比提高12.2%。
五、扎實推動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
指導有關市和煤炭企業扎實開展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工作。創新實施“新能源+”“文旅+”等綜合治理,開展黃河泥沙淤填堤河、改良土地和采煤沉陷區治理試點,完成歷史遺留和已穩沉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率“雙100%”目標任務,實現煤炭開采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
六、積極推動能源與其他領域融合發展。
聚焦重點領域減污降碳,加快清潔能源與農村、供暖、交通等領域融合發展、協同增效。一是服務鄉村振興,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圍繞保障“煤改電”區域電力可靠供應,“十四五”以來,累計投資“煤改電”配套電網21.75億元,建設改造10千伏及以下線路2286公里,配變2001臺。二是服務清潔取暖,推廣核能供暖模式。在海陽城區實現核能供暖“全覆蓋”、打造全國首個核能“零碳”供暖城市基礎上,建成海陽核電跨區域核能供熱工程,實現威海乳山630萬平方米居民清潔取暖,進一步提升核能綜合利用水平。三是服務低碳出行,完善綠色交通配套。在全國率先打造省級充電基礎設施服務平臺,建成充電基礎設施54.1萬臺,居全國前列。依托“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持續推動高密高速零碳氫能服務區項目建設,累計建成加氫站34座。
下一步,省能源局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全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等系列重要會議部署,錨定“雙碳”戰略目標,縱深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全力打造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示范區,為全面推進美麗山東建設作出能源貢獻。
來源:山東省能源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