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內蒙古充分發揮能源產業優勢,全力構建新能源、新材料全產業鏈,催生新產業(300832)、新模式、新動能,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著力構筑多能互補、多業并進、多點支撐、多元發展的能源產業格局。
7月26日,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鄂爾多斯(600295)市人民政府、內蒙古自治區工信廳、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承辦的2024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會(以下簡稱“雙新大會”)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開幕。
今年正值“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提出10周年,作為我國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內蒙古風光無限,機遇無限。本屆雙新大會以“新質生產力經濟新動能”為主題,深入探討了內蒙古發展的新機遇。圍繞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內蒙古充分發揮能源產業優勢,全力構建新能源、新材料全產業鏈,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著力構筑多能互補、多業并進、多點支撐、多元發展的能源產業格局。
做大做強國家重要能源基地
當前,世界格局和國際體系深刻調整,能源格局加速演變,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需求更為迫切。國際可再生能源能署總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在雙新大會開幕式致辭時表示,中國一直是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去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的63%都來自于中國。與此同時,中國也是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的主要參與者。
內蒙古是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對我國能源產業來說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數據顯示,2023年內蒙古煤炭保供量及外送量、電力總裝機及新增裝機、新能源總裝機及新增裝機、總發電量及外送電量、新能源發電量、煤制氣產能實現“10個全國第一”,保障了29個省份能源需求。
立足稟賦優勢,內蒙古逐“綠”前行,向“新”出發。目前,內蒙古全區新能源裝機突破1億千瓦,今年底將提前完成超越火電裝機的目標。同時,內蒙古實施了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規劃配套新能源裝機超過1億千瓦。
作為我國重要的煤炭基地、煤電基地、西氣東輸基地、陸上新能源基地,鄂爾多斯全產業鏈發展打造出“暖城樣本”。鄂爾多斯全力構建多能互補的能源綜合供給體系,年煤炭產量、天然氣產量、發電量分別增長35%、10%和150%,現代煤化工產能2000萬噸,新能源裝機則實現由剛剛起步到千萬千瓦的跨越。同時,鄂爾多斯聚焦科技創新,還突破了一批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的關鍵性技術,構建了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機制體系,為落實“雙碳”目標、促進能源轉型、保障能源安全貢獻了積極力量。
新能源新材料帶來新機遇
今年,內蒙古能源系統以推動產業鏈延長延伸為著力點,持續加強裝備制造企業與新能源開發企業優勢互補和戰略協同。圍繞推進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多位與會人士指出,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發展潛力巨大,同樣也需要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
雙新大會開幕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表示,當前正處于能源轉型的關鍵時期,汽車動力正從化石燃料走向新能源,面向未來,將重點聚焦全固態鋰電池、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和鈣鈦礦光伏電池,為未來交通提供清潔動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認為,應依托新能源實現傳統工業轉型和工業體系重構,大力發展能源材料,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清潔能源系統。通過材料創新支撐新型太陽能電池、燃料電池、動力電池和儲能、可控核聚變、半導體電網等技術發展。加快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材料研發中的應用。同時應建立面向未來的新能源電力及應用體系,構建以電力+氫能為終端能源的“全電社會”。依托西部豐富的新能源資源,變“西電東輸”為“東數西算”,在西部建立算力底座,通過新型工業化實現人工智能和新能源融合發展。
科技自立自強構建發展新格局
科技創新是向新質生產力躍升的內在驅動,搭平臺、引人才,同樣成為發力點。雙新大會期間,多項重大科技成果發布。
鄂爾多斯與清華大學共建鄂爾多斯實驗室,組建北京大學鄂爾多斯能源研究院、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內蒙古研究院等創新平臺,費托合成α-烯烴、煤基特種蠟、PVC無汞化生產等一批創新成果填補行業空白。鄂爾多斯獲批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躋身國家創新型城市行列。
此外,內蒙古未來產業加快起步成勢,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儲能與智能電網技術”項目,啟動建設空天跨尺度計量基準大科學裝置與高性能光柵產業化項目,和林格爾新區國家“東數西算”數據中心集群、全球最大的綠色氫氨等項目陸續落地投產。
來源:中國能源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