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國內歷史復盤&國際對比
(一)世界光伏發電歷程
太陽能是人類最早利用的能源之一,也是目前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技術之一。人類將 太陽能作為一種能源和動力加以利用已經有400年的歷史, 光伏發電技術的起源可追溯 至1839年法國科學家 E.Becquerel發現液體的光生伏特效應,而真正運用新技術并開始作為新能源使用是從1973年石油危機開始。二戰以來全球太陽能開發利用的發展歷程可以劃分為4個階段:起步階段——緩慢發展階段——高增速、快速擴張階段——增速放緩、平穩增長階段。目前光伏已成為世界能源結構中重要的一環。
1、1973 年-1994 年:起步階段
三次石油危機的爆發使人們認識到,現有的能源結構必須徹底改變,應加速向未來能源 結構過渡。這一時期全球許多國家加強了對太陽能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的支持, 使得全球興起了開發利用太陽能熱潮。1973年,美國制定了政府級陽光發電計劃,太陽能研究經費大幅度增長,并且成立太陽能開發銀行,促進太陽能產品的商業化。日本在1974年公布了政府制定的“陽光計劃”,其中太陽能的研究開發項目有:太陽房、工業太陽能系統、太陽熱發電、分散型和大型光伏發電系統等。這一階段太陽能產業初步建立, 但規模較小,經濟效益尚不理想。
2、1995-2006 年:緩慢發展階段
進入 80 年代后全球石油價格大幅度回落,而太陽能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缺乏競爭力,同 時太陽能技術沒有重大突破,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標沒有實現,許多國家相繼大幅度削減太陽能研究經費。一方面受太陽能開發難度大,短時間內很難實現大規模利用, 另一方面太陽能利用存在高成本的問題,使得全球太陽能開發利用較為緩慢。全球太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從1995年的 0.25 GW 上漲到2007 年6.50 GW,裝機容量占全球總裝機容量的比例微乎其微。
3、2007 年至 2013 年:高增速、快速擴張階段
進入 2007 年以后,光伏發電技術不斷突破,同時隨著全球低碳生活的理念不斷普及,全 球太陽能邁入快速發展階段。各國推出政府補貼政策,推動光伏大規模商業化,目的是通過一段時間的扶持,讓光伏發電獲得規模和技術突破,使光伏發電成本和傳統能源發 電相競爭。諸多推動因素下,光伏裝機隨之迎來大幅擴張,2008年至 2013 年,光伏新增裝機年增速均保持在 50%以上,2011 年甚至達到近80%。
4、2014 至今:增速放緩、平穩增長階段
2014 年之后,光伏發電行業經過優勝劣汰的篩選,發電成本持續大幅下降,投資回報重 新獲得平衡,全球更多的國家加入到支持光伏發電的行列,具有技術研發優勢、規模優勢的企業涌現。縱觀歷史,近20年間光伏增速年均復合增長率達 37.5%。
(二)我國光伏發電發展歷程
我國光伏發電發展僅不足 20 年,到目前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起步階段—曲折發展—平 穩增長階段。伴隨著光伏發電成本進一步降低以及電力市場化交易的開展,預計“十四 五” 期間,我國光伏裝機容量將持續提升。從整個能源結構來看,光伏占比逐漸提升;尤其從新增來看,2020年光伏新增裝機 4925MV,占新增裝機總量的比例為 26%。據《中 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2020 年版)》預測,在樂觀情況下,2025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將達到 110GW,可再生能源發展空間依然很大。
1、2007 年前:起步階段
2001 年,我國推出“光明工程計劃”,旨在利用風電、光電及其他可再生能源解決邊遠 無電地區 2300 萬人口的用電問題。此階段,我國光伏電站建設速度緩慢,且大多數為離網式電站。2005 年,西藏羊八井光伏電站并網成功,開創了光伏發電系統與電力系統高壓并網的先河。
2、2007-2013 年:曲折發展階段
2007 年至 2013 年,光伏新增裝機增幅波動巨大。2007 年開始,國家開始正式征收可再 生能源附加,光伏發電行業補貼資金來源有了保障,大大提升了光伏企業的投資積極性。但在 2008 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光伏組件需求量大幅降低,導致我國光伏企業產品 滯銷嚴重,部分企業停產甚至破產。2009-2010 年,國家出臺《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 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推動多晶硅行業健康發展,并相繼推出“金 太陽工程”、“光伏建筑應用”示范項目及兩期特許權招標項目,引導國內光伏應用市 場發展。
2011 年 8 月,國家發改委規定2011年7月1日前核準建設、2011 年12月31 日建成投產且發改委核定價格的光伏發電項目,上網電價統一核定為1.15元每千瓦時, 中國光伏市場從此步入標桿上網電價時代。2011-2012 年,受益于標桿上網電價的推出、 “金太陽工程”及“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的延續以及可再生能源附加征收標準的提高,我國光伏發電行業持續快速發展,新增裝機容量分別達到 2.7GW、4.5GW,已成為世界主要光伏裝機市場之一。
3、2014-至今:新增裝機增速略有回落,但整體增速依然強勁
2014 年后,光伏新增保持平穩增長的趨勢,年增速保持在 20-30%。2013 年 8 月,國家 發改委將全國劃分為三類太陽能資源區,分別制定標桿上網電價;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全電量補貼政策,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 0.42 元。同時,光伏電站投資建設由核準制改為備案制,由省級主管部門對光伏項目實施備案管理。度電補貼及備案制的推行推動了業 主方的投資積極性,加之光伏扶貧以及領跑者項目的實施,我國光伏發電行業快速發展。
光伏發電作為對傳統燃煤機組發電的替代,平價上網是光伏發電行業的必然趨勢。2018 年光伏“531 光伏新政”全面縮減補貼范圍、降低補貼力度,給光伏發電行業帶來了巨大沖擊。2019-2020 年,隨著我國光伏“競價”政策的推出以及首批平價項目的推出,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快技術創新、降本增效提供巨大驅動力。
4、2060 年以后:碳中和階段
對于未來能源結構及各類型電源發展情況,國家出臺了有關政策文件進行明確要求。其中國家能源局《2021 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指出 2021 年主要預期目標如下:能源結構: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 56%以下。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 2021 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提出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 25% 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 12 億千瓦以上等目標任務。2021 年,全國風電、 光伏發電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 11%左右,后續逐年提高,到2025年達到 16.5%左右。
同時也有大量的學者和研究報告對未來能源結構進行了預測。國網能源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張運洲表示預計以新能源為主的非化石能源發電可全部滿足 2030 年后新增電能 需求,同時逐步替代存量化石能源發電,2060年新能源發電量占比將達到 53%~60%。國網能源研究院量化分析表明,到2030、2060 年,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比分別達到 45%~ 52%、83%~94%,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 27.5%~32%、80%~89%。在國家電網發布的《中國能源電力發展展望 2020》中提出電源裝機總量 2035 年、2060 年將分別達到 40 億、50 億千瓦左右。風電和光伏發電將逐步成為電源結構的主體,常規電 源將長期在電力平衡中發揮重要作用,煤電裝機預計于2030年前達峰,核電、水電、氣電等各類電源近中期穩步發展。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戴彥德表示未來需堅持“減油、控煤、增氣”,到2050年需將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