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劍鋒從磨礪出”,近日,隆基綠能發布全新硅片產品“泰睿”,再次匯聚全球目光,成為近十年來硅片領域重大創新突破。新產品具有全平臺支持、電阻集中度高和吸雜效果好三大優勢,相對于常規產品將,大幅降低制造環節的碎片率,保障薄片化降本后的產品可靠性,有效提升下游電池端效率,改善組件端明暗片差異。新硅片一經發布,一石激起千層浪,硅片尺寸內卷及傳統工藝路徑被徹底打破,全球光伏產業迎來重大技術利好。
一種是隆基硅片,另一種是其他硅片
隆基綠能是擁有硅片、電池和組件垂直一體化布局的全球光伏制造商,也是光伏行業中鮮有的營收突破千億元的企業,單晶硅片出貨量已連續九年位居全球第一。去年前三季度,其硅片出貨量為86.46 GW,占全年硅片產能190 GW的45.5%。
硅片技術創新途中,隆基曾通過單晶路線、金剛線切割、RCZ等技術的率先應用和推廣,引領行業技術迭代,推動全球光伏發電成本10年下降90%以上。2012年至2022年,隆基光伏硅片累計出貨量達290GW,可輸出清潔電力超過11400億千瓦時,約等于13個三峽水電站的發電量。
“光伏行業應該關注運行25年以上新能源資產的可靠性。”隆基綠能創始人、總裁李振國一直呼吁光伏產品的可靠性。隆基綠能十幾年前生產的硅片直到現在依然發電優異,公司連續成為行業出貨冠軍,這就是可靠性的事實證明。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的消息,今年3月,國內硅片產量69.75GW,環比增長9.04%,單月產出再創歷史新高,價格卻不斷走跌,全面同質化產品陷入產能過剩周期。
打造新質生產力需要敢為天下先的企業勇于創新。李振國曾表述,如果有一天隆基又一次成為人們眼中的“離群索居者”,那只是基于自己的初心,做出的理性選擇和判斷。
此次隆基綠能推出的泰睿硅片具有極強的機械性能,其彎曲強度相比常規產品可提升16%,抗斷裂能力更強,有助于加速全行業薄片化降本進程,降低制造環節的碎片率。“這是隆基綠能 上百位技術工程師歷時3年潛心研發的成果。”隆基綠能 工作人員表示,此次推出的硅片,實現了近十年來硅片未有實質性創新的突破,也是隆基綠能十余年堅持創新驅動的縮影。
泰睿硅片利好下游,電池端增效按下快進鍵
作為電池開發中必不可少的基底,硅片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下游電池片的良率,也直接決定了電池片的轉化效率。對全球光伏行業的發展而言,此次泰睿硅片推出,將開啟全行業降本增效的革命性路徑。
泰睿硅片可實現產出晶棒頭尾電阻率比值從3倍縮減至1.5倍以內,實現電池效率的分布相對更集中、高效檔位電池更多、高品質產品更多,并改善組件端明暗片差異。此外,隆基泰睿硅片中的金屬雜質更容易被吸除,相對于常規產品具有更大的效率提升空間。隨著吸雜工藝的優化,吸雜增益潛力越大,電池端效率提升潛力越大。
談及新硅片的亮點,隆基硅片事業部研發中心產品研發總監王一淳介紹了三大顯著優勢——全平臺支持、電阻集中度高和吸雜效果好。隆基泰睿硅片作為系列產品,涵蓋多種細分產品組合,可以支持多種電池路線,涵蓋現在市場主流的高效電池——HBC、TBC、HJT、TOPCon等,可以同步提供多種市場需要的主流尺寸規格,也可以滿足客戶不同的厚度需求。自此,硅片領域毫無技術含量的尺寸之爭就此落幕,隆基為電池端增效按下快進鍵。
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魯瑾表示,最近光伏行業形勢在不斷變化,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的問題不斷凸顯,產業競爭不斷加劇,隆基一直以來以第一性原理作為發展的邏輯,長期堅持技術創新和行業發展,為滿足市場對新產品的需求提供光伏產品新的可能性。
專利布局齊備,三季度即可實現量產
“我們的設備從切片到機加,都可兼容新產品使用,不用做改造。新硅片工藝難度大,具有較深的技術護城河。但在成本上可以與現有技術產品持平。我們認為隨著產品放量,泰睿硅片的成本理論上應該做得更低。”隆基硅片事業部研發中心負責人鄧浩表示,作為新型硅片,隆基泰睿硅片產品還有更多潛在優勢等待驗證。
據了解,隆基綠能通過技術創新,不斷夯實領先優勢,泰睿硅片已完成大量研發和系統的專利布局,做好了全面生產的準備。隆基泰睿硅片產品是隆基上百位技術工程師歷時3年潛心研發的成果,再次成為硅片領域技術發展的風向標。
從2012年上市至2023年上半年,隆基累計研發投入超220億元,累計獲得各類專利2525項。秉承“寬研窄投”的策略,隆基綠能研發布局覆蓋光伏全產業鏈,具有不同潛力的技術路線和產業領域,以保證企業能有足夠的信息來研判,并挑出“種子選手”,集中精力把優選技術投入量產。此次隆基綠能發布以泰睿為名的硅片新品產能充足,計劃于今年4月開啟匹配驗證,聯合電池廠工藝優化,9月開始批量導入。
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表示,高質量發展必然要回歸產品差異化和技術領先性。當行業產品同質化以后,其盈利狀況取決于市場供需情況,如果供應過剩,盈利一定比較差。此次隆基新硅片產品,即提前做了市場布局,不管市場如何變化,都將為公司獲得可持續的盈利能力。
來源:中國能源網 作者:仲新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