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發展,氫能生產、物流和應用等各階段的成本降幅將超過預期,預計到2030年,氫能產業鏈整體成本有望降低一半。
水電解制氫投資占比最大
氫能成本降低的三大核心要素是: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降低促使水電解制氫成本降低、物流和充電基礎設施規模化促使氫能供應價格降低、氫能應用產業集群規模擴大促使氫燃料電池系統成本降低。
為滿足上述三大核心要素,到2030年,全球重點國家和地區應完成高達700億美元的投資,而這一規模僅占當前全球年均能源相關支出的5%左右。國際氫能委員會指出,到2030年,水電解制氫在氫能領域投資占比最大,估計累計資金缺口高達200億美元。
對大規模應用氫能的35個案例進行分析后發現,有22個案例可以實現最低成本的低碳解決方案,包括鋼鐵行業和建筑供暖;有9個案例可以擊敗化石燃料應用成本,包括重型運輸和火車。顯然,在遠途及大型卡車運輸、工業用熱源生產等20多個氫能應用領域,都有望實現成本大幅降低,而這些領域目前約占全球能源消耗量的15%。
氫能實現成本競爭力的時間要比此前預期“近得多”,未來10年氫能將大規模應用于多個領域,并成為低碳解決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要實現這一目標,仍需在政策調整、投資融資和需求端方面予以更多支持和刺激。
2030年氫能技術有望大規模部署
近幾年是氫能產業發展的關鍵階段,因為全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產業發展,這意味著氫能技術快速且大規模部署有望在2030年前后實現。隨著氫能生產、分銷、設備和組件制造規模的不斷擴大,氫能解決方案成本將在未來10年大幅下降,預計到2030年,氫能產業鏈整體成本將下降50%。基于行業實際成本數據,到2030年,許多氫能解決方案都將比化石燃料更具競爭力。
氫能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可承擔七大作用:實現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系統集成及發電、實現跨種類跨地區的能源分配、為可再生能源系統提供緩沖、幫助交通運輸脫碳、幫助工業用能脫碳、幫助建筑供熱供電脫碳、充當可再生能源原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在詳細評估了不同種類的制氫成本后發現,其中“綠氫”最具成本競爭力,但仍將面臨來自“藍氫”的競爭。預計到2030年,“藍氫”和“綠氫”將成為許多運輸方式中最便宜的選擇,優于化石燃料和電池。
氫氣按照生產來源分為“灰氫”“藍氫”和“綠氫”三類。“灰氫”是指96%的氫氣來自化石燃料,制氫成本較低但碳強度最高;“藍氫”是“灰氫”的“升級版”,配合了碳捕集和存儲技術,碳強度相對較低但成本較高;“綠氫”是利用可再生能源電解,零碳排放,成本很高。
未來5~10年,電解槽的資本支出預計大幅減少70%~80%,可再生能源的平準化度電成本也將進一步下降,這將促使“綠氫”成本降為2~3美元/千克,甚至可能降為1~1.5美元/千克。“灰氫”目前成本為1.5美元/千克,但這并未包括生產過程中碳排放的價格。
低碳制氫成本或降六成
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持續下降、電解槽制造規模不斷擴大,以及低成本碳存儲設施的發展,低碳或可再生能源制氫成本將在未來10年內大幅下降60%。在強風陽光充足的國家或地區,“綠氫”的生產成本將頗具競爭力。在最佳條件下,近兩年制氫成本可能為2.5美元/千克,到2025年將降至1.9美元/千克,到2030年可能降至1.2美元/千克。這遠低于“灰氫”的平均生產成本,如果再算上碳排放成本,到2030年“綠氫”有望將“灰氫”擠出市場。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制氫成本可能下降30%左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