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的大風來得突然又迅猛。4月,國家發改委將其列入新基建范圍,5月,第一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充電樁的戰略價值將不僅是新能源汽車持續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更是構建未來車聯網不可或缺的新基建,對重構汽車產業下一代發展模式和產業組織形態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仔細研究一下過去10年我國汽車消費總量和公路總里程的關系,就會發現兩者是相互促進、循環上升的。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首次超越美國,躍居全球第一,2012年高速路通車總里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首位,這兩項引領優勢一直保持到現在,并且還將延續下去。與其說是我國的汽車工廠制造了汽車,不如說是我們用全球最大的路網“制造”了汽車。路網是我國汽車產業在全球范圍內快速崛起的依托,而路網規模則是我國汽車市場容量的代名詞。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國是布局最早、下力氣最大的國家。2010年,我國開始實施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量已經占到全球六成以上。在燃油車時代,發動機+變速箱是燃油車的兩大核心技術,從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發達國家已擁有上百年的技術積累,形成了極高的專利壁壘,后發國家已經很難突破。從石油到新能源技術軌道的變更,帶來了產業游戲規則的顛覆。電動車時代,電池+電動機+電控系統成為汽車的關鍵技術,我國汽車工業第一次同發達國家站在了同一賽道上,這是難得的換代超越的機遇。
我國之所以能從燃油車快速切換到新能源汽車,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的電網系統。2002年我國啟動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自此我國電網規模快速擴大,特高壓輸電技術投入運行,到2012年,我國電網規模已居世界第一位。隨著我國電力結構的優化,清潔能源發電比重逐漸提高,新能源汽車的環保效應也將逐漸增大。
從全球發展趨勢來看,汽車產業的最大革命還不是能源革命,而是通信革命,先進的衛星導航系統和5G通信系統是這場革命的雙引擎。目前我國在這兩個領域已經具有了領先全球的實力,將快速推動汽車由現在的地面空間升維到一個全新的網絡空間中,汽車由“路網”上的交通工具變身為“天網”中的通信節點。汽車將成為我們生活中最為復雜的通信產品,也是巨量數據的生產載體。因此,對我國汽車產業而言,如果說能源切換是換代的話,通信革命才是升維。
未來汽車行業的競爭將不再是品牌與品牌的競爭,而是車聯網之間的角逐。車聯網是多個行業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更是全球創新的熱點和未來發展的制高點。未來的車聯網依托衛星導航、通信技術和各種傳感器,將車內、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車與服務平臺進行全方位的連接,形成汽車、電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運輸等行業的深度融合。過去10年,我國的路網和電網優勢加速了新能源車的發展,未來10年,我國衛星導航和5G融合而成的信息網優勢將進一步加速新能源車構建成車聯網。
很顯然,新能源車具有構建車聯網的天然優勢,而充電樁則是推動新能源車聯網的天然入口。從部件構成來看,加油站是一個機械部件,而充電樁承載著更多的信息,除了電流還有信息流和資金流,這就讓與汽車有關的內容都數字化成為可能。更重要的是,將充電樁進行物理化鏈接和智能化改造,就會形成一個個局域網,若干局域網將共同織就一張覆蓋全國的廣域網。汽車產業的未來屬于新能源,而充電樁作為新能源車的基礎建設,有著不可否認的社會意義與市場價值,由充電樁及相關設備組成的充電網則是車聯網的新基建。
汽車數據量在未來將呈現爆發式增長,越來越多存在于車輛和其他基礎設施內的傳感器能夠在各種時間、地點、情境中收集大量信息。車聯網在價值實現上蘊含著許多可挖掘的空間:在交通場景中,車聯網可輔助實現城市規劃建設、智能交通管理、最優路線規劃等功能,進而有效解決車輛擁堵等交通問題;在服務場景中,車聯網的維修數據、檢測數據、零配件數據等可應用于企業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保險數據、出險理賠數據、金融貸款數據等可幫助金融保險機構不斷迭代服務。
汽車一旦觸網成為開放平臺后,行業參與者將擁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未來的汽車應該是整個社會汽車系統的一部分,是龐大的交通移動數據云調控系統下的移動終端。在5G和衛星導航的支持下,未來自動駕駛將成為現實,這時汽車將轉變為一個移動的數字體驗中心,這種轉變將改變用戶的消費模式,為行業參與者帶來創新商業模式的機會。這時汽車將成為公共交通的一個部件,而不是財務賬目下的一項資產,人們可以按需購買使用汽車而不用去購買汽車。
汽車被稱為是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國家工業實力的全面反映。從未來車聯網的發展趨勢來看,發達國家的汽車產業發展道路既不是我們的路標,也不是我們的參照,這條路需要我們自己去探索。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路網、電網和通信網,這些優勢都會成為車聯網發展的沃土。過去20年來,我國已經形成了全球最強的消費互聯網體系,目前正在創生著全球最強的工業互聯網體系,在充電樁基礎上浮現出的車聯網將是這兩個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對從根本上改變我國汽車產業的運行模式和組織形態將產生重要作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