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全國能源迎峰度夏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家發改委針對煤炭保供工作提出“三改革、一協同”,即深化煤炭中長期合同、煤炭儲備制度、煤炭交易制度三項改革,協同保障重點區域煤炭供應。會議指出,近幾年煤炭儲備能力不足,正是導致煤價波動幅度加大的一個主要原因。按照我國能源儲備制度建設要求,煤炭領域要形成15%左右的能力儲備,折合約6億噸儲備量。
建立健全煤炭儲備制度,是一項保供應、穩價格的有效手段。早在2010年,國家發改委已提出加快推進相關工作。但據多位業內人士證實,該制度的執行效果并不理想,非但未達預期,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煤價波動,甚至成為部分企業眼中的“負擔”,改革迫在眉睫。
扮演庫存的“蓄水池”“調節器”
煤炭儲備制度的加速建立,始于2008年南方五省雨雪冰凍災害。2011年2月,國家發改委報送煤炭應急儲備方案并且獲批。“十二五”規劃首次將煤炭儲備與石油、天然氣并列,納入國家儲備體系。
“2011年發布的《國家煤炭應急儲備管理暫行辦法》,正式提出規范國家煤炭應急儲備管理,提高應急狀態下的煤炭保供能力。國家煤炭應急儲備由中央政府委托煤炭、電力等企業,在重要煤炭集散地、消費地、關鍵運輸樞紐等地建立,用于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導致煤炭供應中斷或嚴重不足情況,由中央政府統一調用煤炭儲備。”能源行業專家葉春介紹,對于部分特殊行業,煤炭儲備更是現實之需。例如電力企業必須儲備一定量的煤,以保證生產連續性和電網安全性,電廠庫存通常在15天滿負荷基礎之上。
中國能源研究會高級研究員牛克洪進一步稱,例如為應對突發狀況,某地區需緊急啟動備用機組。“備用電源要在最短時間內實現補位,煤炭供應成為重中之重。首先就要看能拿出多少煤,現貨儲備為最佳選擇。”
除應急保障,煤炭儲備還可根據市場需求而動態調整,扮演庫存的“蓄水池”和“調節器”。中國煤炭建設協會副理事長徐亮表示,當煤炭供不應求、過度漲價時,動用儲備、釋放存量,可防止產供需各方、尤其是中間環節囤積惜售,避免煤價劇烈波動。煤炭出現供過于求、價格大跌,可引導相關各方多存煤,通過加大儲備力度促進平衡、穩定價格。
“若因儲備不當導致煤炭供需從緊,在遇到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情況下,應急保供也難以實現。”徐亮稱。
儲備能力不足,企業意愿不高
本應是一項保供應、穩價格的制度,為何反而加劇波動?記者了解到,儲備能力不足是主要因素。
徐亮表示,“十三五”以來,化解過剩產能和安全大檢查強力推進,煤炭去產能任務超前完成,客觀導致可儲備的產量減少。同時,煤炭鐵路加速建設、鐵港聯運能力提升、北方七港吞吐量提高,運能越發達、物流越便捷,在一定程度上越是壓縮儲備空間。“下游要煤,直接就能拉走,留給儲備的存量少了。”
在此背后,進一步暴露煤炭儲備制度運行的更多問題。“實際上,這項制度近年執行得并不算好,各方抵御市場波動能力較弱。最近煤價又有提高,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現貨漲到接近600元/噸。”葉春坦言,政府希望設立最高、最低庫存來調節煤價,但商品存在天然的價格波動。煤價低時,消耗往往也比較低,此時買煤反而減少;煤價高時通常也是用煤旺季,買得越多越是供不應求。因此,實際運行出現了背道而馳的現象。
葉春還稱,由于儲備需要成本,長期保持煤炭儲備意味著資金積壓,還會增加煤炭損耗成本,對于電廠經營成本是不利的。
類似情況也存在于煤炭企業。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煤炭儲備基地建設投資大、運營成本高,盈利能力不強。“煤炭現貨儲備面臨易風化、易變質及自燃等風險,無法長期間存放,一般10天左右就要拉走并重新再存。對于煤企而言,來回倒煤、堆煤并不掙錢,儲備成本越高、煤炭價值越會下降,甚至出現成本與價格倒掛,有基地一年土地租金可能比收益還高。”
該人士稱,這也是為何企業不愿意、不積極參與執行的原因。“我國煤炭產需區域布局成逆向分布,煤炭儲備基地分散。2013年底,國家曾規劃重點建設11個大型煤炭儲配基地,及30個年流通規模2000萬噸級物流園區。直至目前,基本沒怎么落實。”
做好“三個掛鉤”,落實儲備責任
根據國家發改委要求,6億噸儲備由兩部分組成。4億噸為市場主體商業庫存,暫不做硬性要求,按已有制度推行。2億噸為社會責任儲備,與使用進口煤、煤炭消費量及產量掛鉤。其中,各省按消費量的5%進行儲備,煤炭生產企業、流通企業、消費企業按2:3:5進行承擔。
“煤炭儲備是保障能源安全、強化煤炭兜底的抓手。就像我們有吃的,不代表無需糧食儲備。”徐亮建議,盡快完善國家煤炭應急儲備體系,根據不同地區的條件、需求及功能,建設煤炭儲備基地,因地制宜落實到每一個區域、省份甚至各個基地,具體到啟用條件、啟用時間等細節。例如,云貴川等產地年年缺煤,但運輸偏高、運能不足,可建立煤炭洗配儲備基地,自用與外購兼顧;類似于河北、山東、河南等港口樞紐區或鐵路集散地,萬一遭遇運輸中斷,有儲備可防止斷供。
葉春也稱,由政府尋找一些關鍵地點,建立儲備基地存放一些優質煤炭,類似“儲備糧”“儲備肉”的作用,一旦供不應求,即可投向市場、平抑物價。“重點儲備由政府出資或支持建設、出面操作運營,可減少商業方面的影響,真正發揮社會效益。”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煤炭儲備不是簡單把煤存起來,光靠政府力量并不夠。為調動企業積極性,也要考慮如何降低建設運營成本、提高儲備基地市場競爭力。“比如通過稅費減免、手續簡化等方式,減輕企業負擔。”
葉春提出,目前,流通環節一部分煤炭掌握在貿易商手中。市場供應收緊時,難免出現制造、放大緊張氣氛等情況,由此將手中煤炭拋出以獲取更多利潤,嚴重擾亂市場秩序,也削弱儲備煤的效用。建立煤炭儲備,還要與打擊囤積居奇、惡意炒作相結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