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庫存增加和對供應緊張擔憂消退,9月底高點以來,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大幅下跌。本輪油價回落過程中,下游企業因自身所處產業鏈位置及產業供需狀況的差別,所受影響也不一樣。如PTA價格跟跌情況一般反而跟漲步伐較為堅定,而瀝青價格則不堪一擊。
業內人士表示,從投資角度看,部分庫存較低、基本面供需預期相對較好的化工品種,通常能夠從油價變動中得到利潤調整,不管是期貨品種,還是相關產業鏈企業,都仍具備配置價值。
下游企業感受不一
近期原油價格大跌,下游化工企業有人歡喜有人愁。
一位業內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以PTA為例,由于自身庫存不高,利潤在前期被上游擠壓導致裝置降負檢修不斷,下游開工尚可,此輪在多頭資金的增持下,不但跟跌情況一般,反而迎來一波小漲行情。”
對瀝青企業來說,近期供應增加、庫存走高,且進入到需求淡季,冬儲未完全開始,在原油成本支撐走弱后,瀝青盤面情緒明顯受打擊,即便是在前期原油價格反彈過程中其都未能明顯跟隨。
“對于大部分下游的化工品種來說,油價下跌都會產生利潤讓渡的情況,且近期原油需求弱勢,煉廠開工下行,化工原料供給緊縮,導致石腦油裂解明顯增長,對于下游化工品種反而是利好支撐,所以也就出現了不少下游能化品種價格未等幅度跟跌原油價格的情況。”東海期貨能化分析師王亦路對記者表示。
不過原油“近親”品種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對此,王亦路認為,原油價格下跌對上游能化品種,如燃料油、瀝青等來說,由于關聯性較強,且短期需求不佳,在失去為數不多的成本支撐利多下,這些品種價格跟跌和弱化明顯。“原油價格大跌之后,能化產業鏈品種將更多計價自身基本面情況,上游受影響可能更大,但歸根到底,庫存、利潤情況、供需預期等品種自身基本面因素將更多地成為計價邏輯的關鍵。”王亦路說。
“對于下游化工企業而言,原油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成本傳導上。一方面,原油價格大幅波動,相應地代表化工企業成本端的劇烈波動;另一方面,原油價格波動往往也會導致下游化工品價格跟隨波動,但由于化工品與原油價格之間并不完全是同向同幅度變化,這就造成了成本與成品之間價格會出現價差波動。所以,原油價格大幅波動對于化工企業而言,并不一定是價格大跌利好、價格大漲利空的關系,具體情況還得對比原油和化工品價格的相關性來看。”山東齊盛期貨原油研究員高健對記者分析道。
面臨利潤波動風險
對于本輪油價大幅回落的原因,王亦路認為,除供應預期顯著增加、市場重新審視美聯儲加息結束預期和當下需求情況等因素外,地緣政治局勢影響退散是近期油價回落的主要推手。
“目前看地緣局勢對原油實際生產帶來的影響微乎其微,中東多個產油國目前并沒有介入沖突的明確表態和意愿,盤面前期的地緣影響溢價也因此逐漸褪去。”王亦路說。
原油向化工傳導,主要是原油-石腦油-化工的傳導邏輯。原油價格大幅波動,對下游企業來說,其面臨的利潤波動風險也隨之增加。企業應如何應對這類風險?
“目前不同的主體對沖原油的手段不一樣。對于上游開采企業來說,在原油價格高位的時候,直接鎖定遠期價格來鎖定原油的遠期利潤;對于原油貿易商來說,基本上以上下游點價的方式,來規避原油價格波動風險,進而實現穩定的利潤;對于煉廠來說,一方面通過鎖定原油價格,另一方面賣出遠期現貨,進而鎖定穩定的加工利潤。”南華期貨能化分析師胡紫陽對記者表示。
高健表示:“目前國內企業應對原油價格波動的手段還是以期貨期權套保對沖為主,具體情況還要分買入套保和賣出套保,而且對沖頭寸也未必一定與現貨頭寸相等,畢竟不同品種之間的價格波動不是線性的。除參與期貨期權套保之外,也可以用現貨來實現風險對沖,例如,原油價格高位時,超賣現貨對沖原油價格下跌風險;原油價格低位時,超買現貨對沖原油價格上漲風險。具體情況還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來看。”
產業鏈資產配置價值不一
原油作為現代工業的“血液”,其價格波動不僅對中下游企業經營層面產生影響,若原油價格長期寬幅波動,則將對其他大類資產也帶來相應影響。
展望后期油價走勢,王亦路認為,OPEC+的表態仍然十分重要,作為目前能夠調節原油價格的最有力工具,OPEC+的減產仍是油價最有力的承托。
“若原油價格大跌,會導致成品存貨貶值,進而產生資產短期價格下跌,例如油企、煉廠、化工廠股票等,同時原油價格下跌也會影響煤炭、天然氣等產品價格。”胡紫陽分析道。
“嚴格來說,當前看,9月以來原油價格跌幅不算大,對大類資產來講影響也相對有限。”高健表示,以原油和美股為例,走勢反而是相反的。如果從長周期來看,原油與美股之間還是有一定的正相關性,畢竟兩者在宏觀邏輯層面有重疊。
從投資角度看,王亦路表示,部分庫存較低,基本面供需預期相對較好的化工品種,通常能夠從油價變動中得到利潤調整,不管是期貨品種,還是相關產業鏈企業,都仍具備配置價值。自身庫存明顯累積、短期過剩擔憂嚴重的能化相關產業,會放大原油價格波動的不利影響,所以短期不管是商品還是股票,其配置價值都可能相對有限。
來源:中國證券報 記者 張利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