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能源、新型儲能推動能源產業升級,人工智能、元宇宙賦能新型醫療服務……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全面布局未來產業、加快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打造標志性產品、壯大產業主體、豐富應用場景、優化產業支撐體系六個方面規劃重點任務。
前沿科技與現代產業緊密結合,正日益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多位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發展未來產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增強競爭新優勢的重要途徑,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有力助推。積極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有利于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區域發展新動能。
政策引領激發未來產業發展潛力
未來產業由前沿技術驅動,是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未來產業,是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業升級、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選擇。
《意見》提到,把握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趨勢,重點推進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六大方向產業發展。打造未來產業瞭望站,利用人工智能、先進計算等技術精準識別和培育高潛能未來產業。
“未來產業本身具有巨大的增長潛能,還具有很強的帶動擴散效應,能夠拓展新的發展空間。”中國社會科學院項目評估與戰略規劃研究咨詢中心主任、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宏偉表示,未來產業是以滿足當下和未來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為目標,可以有效拓展新的投資和消費需求,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業內專家表示,未來產業具有高成長特征和強賦能屬性,有效推動技術和產業的深度融合,廣泛滲透到產業鏈上下游各個環節,賦能千行百業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是推動產業體系走向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的重要動能。
“未來產業是代表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新方向的前瞻性產業和先導性產業,對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和顛覆性創新的依賴度高,發展潛能大,是把握未來主動權的關鍵抓手,有助于塑造區域發展新動能和產業競爭新優勢。”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未來產業研究中心所長韓健說。
技術創新驅動未來產業產品升級
人形機器人,量子計算機,腦機接口,6G網絡設備……我國未來產業正在科技新賽道上加速前進。
在合肥的一家量子科技企業內,研發人員正忙碌地進行實驗。1月6日,中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在合肥正式上線運行。近年來,合肥誕生多家量子科技企業,量子信息未來產業科技園在這里應運而生。
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對于支撐我國中長期經濟增長、構筑新型競爭優勢、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具有先導作用。
據了解,面向未來產業重點方向實施國家科技重大項目和重大科技攻關工程,我國正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發揮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創新載體作用,加強基礎共性技術供給。力爭以加快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推進智能終端和信息服務產品升級,打造人形機器人、量子計算機、超高速列車、下一代大飛機、綠色智能船舶、無人船艇未來高端裝備等標志性產品。
發展未來產業,為何要打造標志性產品?王宏偉表示,智能終端產業是人工智能、大數據、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向實體經濟轉化的未來產業重點領域;信息服務產品是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基礎;制造業是立國之本,高端裝備制造更是強國之基,代表著國家工業制造的先進水平和實力。
“《意見》明確了我國未來產業的重點領域,智能終端產業、信息服務產品和高端裝備制造是已有先進技術產業化落地的主要方向,加快產業發展、提高產業競爭力將為中國產業轉型升級、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提供關鍵支撐,助力中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占據優勢地位。”王宏偉說。
多方協同助力未來產業構建良好生態
未來產業也成為各地拼經濟、謀長遠的重頭戲,對各地培育新增長點、開辟新興賽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北京、上海、浙江、深圳等地率先制定實施關于未來產業的發展規劃、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與配套政策舉措,把前瞻布局未來產業作為拼經濟謀長遠的重頭戲,并提出中長期未來產業發展藍圖,帶動全國掀起發展未來產業的良好勢頭。
目前,全國有約20個省份圍繞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布局未來產業發展,各地謀劃發展未來產業的勢頭方興未艾。
有專家認為,隨著未來產業頂層設計不斷優化,我國先進通信、量子信息、人工智能、衛星互聯網等重點領域的企業紛紛開展新一輪戰略布局,但仍存在產業主體不強、競爭力不足等問題。
圍繞培育高水平企業梯隊、打造特色產業鏈、構建產業生態三方面,《意見》對壯大未來產業主體提出諸多措施,包括引導領軍企業前瞻謀劃新賽道,培育未來產業新主體,加快培育未來產業新企業,梯度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小巨人”企業等。
“相關措施不僅針對中國未來產業主體現狀,強調現有優秀企業要提高技術創新水平、積極布局未來產業領域,還為未來產業領域中新企業的孵化和培育指明了方向。”王宏偉說。
上述專家表示,圍繞未來產業的產業鏈建設、產業生態體系構建及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我國正積極推動產業特色化集聚發展,加強產學研用協作,打造未來產業創新聯合體,以此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的生態體系,構建產品配套、軟硬協同的產業生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