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好“風光”,千里送江淮。近日,國家電網陜北至安徽±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該工程將為我國“西電東送”再添一條大動脈,建成后每年可從陜西向安徽輸送電量超360億千瓦時,其中一半以上是新能源電量。
陜北—安徽特高壓工程是國家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戰略部署的重點工程,也是安徽第一條全額消納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部換流站處處長宋勝利介紹,陜北至安徽特高壓輸電工程,接入配套風電、光伏等新能源1100萬千瓦,支撐性煤電400萬千瓦,可推動陜西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
作為今年開工的首批重大電網工程,陜北—安徽特高壓工程投產后,將有效保障區域中長期電力供需平衡。“2023年安徽省全社會用電量突破3000億千瓦時,用電需求強烈。陜電入皖特高壓工程建成后,將提升供電能力800萬千瓦,提升安徽綠電消費比重。”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錫祥說。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設,推動分布式能源開發利用,提高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隨著新能源裝機快速攀升,為保障清潔電力又好又快送出,今年以來電網工程建設加快推進。
在四川瀘定縣,金沙江上游—湖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設正酣。國網四川送變電公司項目經理鄒忠旋介紹,這個全球海拔最高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投運后每年可向華中地區輸送電量近400億千瓦時,替代燃煤超1700萬噸。
據了解,目前金上—湖北、隴東—山東、寧夏—湖南、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武漢—南昌、張北—勝利、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以及1000千伏特高壓北京西站、石家莊站、天津站擴建工程等10項特高壓工程正在全面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外送通道有序布局,電網主網架持續完善,為大規模新能源消納、電網安全運行和電力穩定供應奠定堅實基礎。
電網工程作為重大能源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規模大,具有產業鏈長、覆蓋面廣、創新活躍、帶動效應強等特點,能有力帶動電源、電工裝備、用能設備、原材料等上下游產業發展,推動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在穩投資、保就業、惠民生中發揮重要作用。
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今年電網投資規模預計將超過5000億元。以陜北—安徽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和同日開工的岳西抽水蓄能電站兩項工程為例,項目總投資達280億元,可直接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協同快速發展,提供就業崗位超2.3萬個,經濟社會效益巨大。
主干電網建設提速的同時,配電網增強工作也提上議程。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近日印發《關于新形勢下配電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城中村配電設施升級改造,科學補強薄弱環節,并提高裝備能效和智能化水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成山表示,新型配電網在系統結構、運行方式、市場機制等方面將發生重大變革。近年來,分布式新能源、新型儲能、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微電網、虛擬電廠等新主體、新業態出現,需要在配電網結構形態上加以改變,以便更好利用其調控能力,同時在配電網運行模式上也需要不斷創新發展。 (經濟日報記者 王軼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