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10月8日從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華東分部獲悉,隨著9月29日12時20分電網頻率恢復到50.0赫茲,華東電網頻率特性驗證和新能源主動支撐能力試驗完成。此次試驗為提升華東電網新能源主動支撐能力打下基礎,為電網頻率設防體系優(yōu)化和標準制訂積累了經驗。
據介紹,此次試驗與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組織的靈紹直流年檢后送受端安控帶電傳動試驗同步開展。9月29日12時14分46秒,隨著試驗總指揮一聲令下,靈紹直流功率速降200萬千瓦,華東電網同步停運宜興、溧陽、響水澗、績溪等抽水蓄能電站各一臺發(fā)電機組,功率失卻總計300萬千瓦,電網系統(tǒng)頻率最低降至49.897赫茲。電網實際最低頻率與試驗方案中的仿真結果相比,僅偏差0.01赫茲,體現(xiàn)出較強的電網頻率精度仿真能力。
試驗過程中,參與試驗的風電、光伏發(fā)電等新能源電源與網內常規(guī)電源陸續(xù)觸發(fā)一次調頻動作,試驗抽水蓄能電站就地低頻切泵功能正確動作,檢驗了試點新能源場站的一次調頻性能和華東電網網內抽水蓄能電站頻控系統(tǒng)的就地低頻切泵功能。當天,國網華東分部還同步開展了華東電網可調負荷資源跨省互濟實踐。
近年來,國網華東分部拓展以風電、光伏發(fā)電等新能源電源為代表的、可靈活控制的調節(jié)手段,不斷提升電網緊急控制能力。目前,華東電網已有抽水蓄能裝機規(guī)模約1000萬千瓦,加上“十四五”時期的新建機組,預計未來可以具備2000萬千瓦以上的負荷側控制能力。該分部將新能源主動支撐能力建設作為重點工作方向,組織網內省市調,聯(lián)合網內新能源場站和科研單位,開展多類型新能源的一次調頻能力建設。
按照工作計劃,國網華東分部將深入分析此次試驗結果,比較不同類型新能源的一次調頻能力特點,研究制訂適用于華東電網的新能源參與系統(tǒng)調頻標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