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下,大慶油田滿眼新綠。油田在城中、在林中、在休閑嬉戲的大慶居民身邊。
油田換新顏,大慶有高招。推進生產廢料利用、著力開發綠色能源、注重生態環境管護……開發建設60多年的“老油企”交出了一份綠色轉型“新答卷”。
讓生產廢料“發揮余熱”
一輛罐車駛入大慶油田第一采油廠四礦注入站。經過沉降分離、油水預處理、污水凈化處理、高壓注入四個環節,罐車中的油田采出液在數臺設備之間進進出出,完成了“瘦身之旅”。分離出的凈化水被回注地下,剩余的原油、泥沙等雜質則被送至下一個處理單元。
第一采油廠工作人員介紹,油田采出液是油田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廢液,含有大量原油和泥沙類物質,直接排放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也是對石油資源的浪費。同時,原油開采會造成地層能量降低,需要通過液體回注增強地面支撐力。
一邊是廢液沒處去,一邊是地下要補水。“注入站的作用就是實現采出液‘變廢為寶’。”大慶油田水務公司水務環保工程公司深度注入部項目經理紀桂平說。
廢棄泥漿去哪兒了?
走進大慶油田鉆探工程公司運輸二公司,廢棄泥漿無害化處理中心機器轟鳴。廢棄泥漿里的有害物質被專業藥劑消解,產生的固體成分被分離形成一個個“泥餅”。“泥餅”檢測合格后可以制磚或鋪墊井場。
石油鉆井作業中的有害副產品,就這樣“蛻變”為油田建設的資源。據統計,2021年廢棄泥漿無害化處理中心共壓濾廢棄泥漿106萬立方米。
光伏電站成“減排能手”
今年,一些大慶居民發現,附近的兩個湖上“長”出了太陽能光伏板。
這些光伏板位于大慶油田第一采油廠產能區域內的群英西泡及北站泡上,屬于大慶油田星火水面光伏項目。
“項目于2022年6月30日并網發電,是中石油系統內首個水上光伏電站。”大慶油田規劃計劃部主任艾云超說。
“目前油田共有29個湖泡,還有1000多萬平方米的水面可供建設水面光伏項目。”艾云超給記者算了筆賬,“初步估算,建成后光伏年發電量約10.86億千瓦時,每年可減少燃燒標準煤約33.18萬噸。”
昔日荒地今朝“穿綠披紅”
夏日晚風,草木蔥蘢,大慶油田碳中和生態園初具規模。
“這兒之前是大慶油田的家屬區,家屬區搬遷之后常有私搭亂建,地上很多垃圾。”大慶油田碳中和生態園副經理趙鳳偉回憶。經過違建拆除、地表平整、植被恢復、污染防治,昔日荒地綠樹紅花相映成趣,兼具觀賞與生態價值。
據估算,這里建成的510畝碳中和生態園有喬木2.13萬株,20年內可通過光合作用吸收7236噸二氧化碳。
同樣實現生態“蝶變”的還有大慶油田老虎山生態示范區。這片地過去主要是為油田生產提供土方,因而地表廢坑遍布。
“我們在坑內蓄水,裸露地表種植養殖。”示范區經理劉軍介紹,現在這里是油田的綠色礦山治理試點地區,附近居民周末來這里露營,還有人采蘑菇。
碳中和生態園和老虎山生態示范區,是大慶油田生態管護公司近年來的兩大成果。這家公司成立于2020年,是中石油系統首個專業生態環境管護企業。
公司很年輕,交出的成績單卻“有分量”。“成立以來,公司集中管理近3萬畝油田林地,2個廣場,1個公園,3個公共綠地,7個辦公庭院。”生態環境管護公司經理王鵬昊介紹,“油氣生產到哪里,我們的生態修復就跟進到哪里。”
保護開發雙向互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王鵬昊表示,公司將探索林禽經濟、林畜經濟、林菌經濟等林下經濟模式,探索碳中和、碳匯技術,統籌推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 (記者魏弘毅、孟凡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