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非洲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支持者,雙方已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內實施上百個清潔能源和綠色發展項目。當前,中非各自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共同探索適合當地發展的綠色能源合作,將為后疫情時代非洲經濟復蘇注入強勁動力。
坦桑尼亞沼氣發電項目——
“這是世界上第一座劍麻沼氣發電廠”
在坦桑尼亞東北部坦噶區哈勒鎮,一排排淡綠色的巨大罐體和集料池整齊排列,格外顯眼。工人維瓦拉蒂正在將一車車劍麻廢料倒進集料池。他向記者介紹:“這些罐子形狀不同,作用也不一樣,有調配罐、發酵罐、儲料罐、儲氣罐……”
這里是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與德國合作伙伴共同完成的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示范項目——坦桑尼亞劍麻廢液產沼氣發電工程。“這是世界上第一座劍麻沼氣發電廠,不僅發電量大,還很環保。”維瓦拉蒂說。
項目于2008年建成,設計裝機容量30兆瓦,能夠滿足坦噶全區的用電需求。經過10多年發展,坦桑尼亞現已在卡塔尼、馬津德等地建起劍麻沼氣發電廠。劍麻沼氣發電量占坦桑尼亞總發電量的3%至5%。
作為一種硬質纖維原料,一株劍麻僅有2%到4%的成分可以被梳理成可用纖維。通過示范項目的技術推廣,劍麻產生的廢料被充分利用,既可以轉化為可燃氣體用于發電,還可以生產出有機固體肥料和液體肥。據了解,兩臺梳麻機所丟棄的麻渣,可日產350立方米液體肥料和40噸固體肥料。靠著劍麻工廠和發電廠,維瓦拉蒂一家和村民們過上了舒適的生活。
沼氣技術是一種既可治理污染、又可產生能源的手段,適合在發展中國家推廣應用。從馬達加斯加到萊索托,從貝寧到科特迪瓦,中國沼氣技術正在非洲大陸落地生根。坦桑尼亞總統前顧問薩勒姆·沙姆特表示:“中國生物質能源技術為非洲能源開發作出積極貢獻。希望非中雙方能尋找到更多合作機會,幫助非洲實現綠色發展。”
肯尼亞水利開發工程——
“期待大壩早日建成”
距離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約4小時車程,在斯瓦克河和阿西河交匯處,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承建的斯瓦克多用途水利開發項目(以下簡稱“斯瓦克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28歲的菲絲·納茲比是肯尼亞環境專家,正在對河水進行取樣監測。
作為肯尼亞迄今最大的民生水利工程,斯瓦克項目于2018年3月開工,計劃于2022年底完工。建成后,對保障附近多地區供水安全、改善下游河段水生態環境、發展特色高效農業等具有重要作用??夏醽喛偨y肯雅塔稱贊,項目“將為肯尼亞東南部地區的供水、供電、農業灌溉帶來巨大經濟收益”。
納茲比擁有環境科學學位,已在斯瓦克項目上工作兩年,專門負責處理施工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環境問題。“項目注重環境保護,在廢氣廢水排放、廢物回收、噪聲控制、環境友好型材料使用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都有明確規定。”納茲比介紹。
項目建設過程中,項目部配合當地環保部門,事先引導項目范圍內的河馬、鱷魚等大型動物遷徙,并安排專業人員持續監控。“我們的施工不但不能影響野生動物的生存,還要為它們的繁衍創造更好條件。”納茲比說。
納茲比的家在距離斯瓦克項目不遠處的小鎮上。她介紹,目前社區用水仍然只能依賴雨水和河水。由于當地雨季不長,很多房屋又遠離河流,取水用水非常不便。當地的用電狀況也不容樂觀,大多數家庭用電依賴太陽能,供給不夠穩定。“我們都期待大壩早日建成,帶來充足的水電資源。”納茲比憧憬說。
尼日利亞乙醇加工廠——
“實現綠色工業的一次突破”
尼日利亞木薯約占世界總產量的66%,其中貝努埃州產量最大。2020年,山東建尼科技有限公司在該州投資成立精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以木薯為主要原料,生產醫用、工業及食用乙醇,廠區占地30公頃,是尼日利亞國內目前規模最大的乙醇加工廠。根據規劃,現階段該公司年產乙醇7萬噸,二期工程年產14萬噸,預計每年為該州創造1000萬美元稅收。
為了防止廢水外流污染環境,中企投入1000萬美元,專門建設了污水處理系統。“這個污水處理系統有標志性意義,是尼日利亞實現綠色工業的一次突破。”貝努埃州水資源與環保部部長阿希萊說,通過對處理過的污水進行指標檢測,證明水質滿足或接近河道、湖泊等環境水體補水要求,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這一項目是尼日利亞綠色工農業結合發展的典范”。
據了解,乙醇加工后的廢棄物,一部分加工成有機肥,以解決當地土壤有機物以及營養元素缺乏的問題;另一部分廢料用來制造生物能源沼氣,年產2300萬立方米,相當于節約3萬余噸優質原煤。
“我從來沒想過木薯可以利用得這么充分,連木薯渣都被加工成了有機肥,這下我再也不會為買不起化肥而著急了!”當地村民約瑟夫說。
“這是目前我們州最大的工業項目,木薯消費多,乙醇年產高。”貝努埃州州長奧托姆說,該項目增加了當地農民收入,促進了工業化,實實在在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僅工廠建設與試運營期間,就為當地創造了1000余個就業機會。貝努埃州立大學校長貢杜稱贊:“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綠色發展,實現了雙贏。” (記者 鄒 松 閆韞明 姜 宣 苑基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