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再次發生大規模沖突令國際能源市場繃緊神經。”俄羅斯smart-lab網報道稱,以色列與哈馬斯當地時間7日起發生軍事沖突,恰逢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50周年前夕,人們很容易將如今的局勢與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全球石油價格暴漲的情景進行聯想。報道稱,雖然這場沖突可能不會造成世界油價的大規模上漲,但不應低估全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面臨更高油價的可能性。
美國CNBC網站8日的報道援引能源專家的分析稱,國際原油價格或在周一短線飆升。彭博社評論員哈維爾·布拉斯表示,未來國際油價可能會反彈,石油市場的表現將取決于以色列對發動襲擊的哈馬斯做出的反應。
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青年副研究員王曉宇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重大突發自然或社會災難、地緣沖突走向、石油庫存以及宏觀經濟走向對需求的影響,都有可能是造成石油市場大幅波動的影響因素。
王曉宇認為,原油價格可能會在短期內上漲,但很難像1973年那樣出現石油危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國對于石油市場的影響有限,除非雙方沖突進一步擴大。與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幾乎所有阿拉伯國家都團結起來的狀況不同,當前阿拉伯國家對此沖突還未有明顯表態,尤其在中東地區涌動“和解潮”情況下,阿拉伯世界追求國家發展的愿望非常迫切,恐難再次出現通過石油供應中斷將石油危機推向高潮的歷史境況。
據俄羅斯《歐亞日報》7日報道,在這一周,石油和天然氣價格在全球市場上遭遇大幅下跌,國際油價更是創下今年3月以來最大單周跌幅。6日,布倫特原油在倫敦ICE交易所跌至每桶83.44美元。但專家們認為,這是暫時的現象,目前世界上的能源價格普遍維持在較高的位置。專家預計,國際油價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后恢復高位。目前油價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暴雨和臺風導致美國汽油需求下降。此外,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已宣布在年底前維持石油產量和出口削減計劃。
環球時報 記者 陳子帥 柳 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