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干達《新景報》4月6日文章,原題:普通民眾眼中的中烏能源合作 像許多獨立后的非洲國家一樣,烏干達正在努力擺脫基礎設施缺口、技能和技術水平低以及與之相關的貧困等問題的束縛。因此,為了找到志同道合者來解決其中的許多問題,烏干達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系,兩國一直合作至今。
烏中能源合作中最令人驚訝的一項是世界上最長的加熱原油管道項目——東非原油外輸管道。預計該項目完工后對烏干達GDP的貢獻將高達30%。
烏干達與中國的能源合作潛力巨大。如果烏干達要實現其2040年愿景、《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或非盟《2063年議程》設定的目標,烏干達與中國的能源合作將作出重大貢獻。然而,這些前景并沒有阻止批評者宣稱所謂流離失所、缺乏環保意識,那么,當地居民是否有同樣的感受呢?
事實上,當地居民贊揚了該行業對當地社會民生發展和經濟轉型的貢獻,包括中海油烏干達公司因為翠鳥油田項目而援建的社區飲水工程。通過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該項目為布胡卡地區近1.3萬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公路、安全和清潔的飲水,為當地教師提供工資補助,并為優秀貧困生提供獎學金。
在重新安置中,工作是有計劃的,受影響的人在新的地點重建自己家園時得到支持。更重要的是,在翠鳥油田項目中,選擇不搬遷的受影響居民,中海油為他們建造了新的安置房。該方案包括50多套現代化住宅。由于住在開發區附近,一些人甚至成為項目所需的人力資源一部分,從而為他們提供了改善生計和家庭收入的另一種途徑。
此外,該項目不僅盡量減少對當地社區的干擾,而且還使該地區的生態系統得到大幅改善,油田的開發現在與極其多樣化的野生動物棲息地并存。參觀翠鳥油田,一定會看到野生動物,無論是狒狒、短吻鱷還是夜間昆蟲。這種旅行無疑給了我們一個基于現實的場景:發展與自然和諧共存。
通過與當地居民的互動,人們看到和聽到的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讓我們共同抓住烏中合作所帶來的機遇,這既造福于個人,也造福于國家。(作者喬治·穆斯米,陳欣譯)▲
評論